湘
妃
祠
湘
瑟
十
三
弦
,
《
离
骚
》
字
字
传
。
空
江
无
月
夜
,
太
古
有
情
天
。
怨
竹
祠
山
鬼
,
哀
蘋
荐
水
仙
。
送
迎
应
有
曲
,
谁
附
《
九
歌
》
篇
。
写景抒情
咏物怀古
地点
情感
悼亡
译文
翻译:湘瑟上弹奏着十三弦的曲调,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在传递《离骚》的精髓。
翻译:空旷的江面上没有月亮的夜晚,却有着古老而深情的天空。
翻译:山鬼在竹林中的祠堂里发出怨恨之声,水仙则因哀伤而向蘋(一种植物)献上祭品。
翻译:无论是送别还是迎接,都应该有相应的曲调,但又有谁能附和《九歌》的篇章呢?
赏析
这首诗名为《湘妃祠》,是清代诗人姚椿的作品。诗中以湘瑟(古代瑟的一种)和《离骚》为引,表达了对湘妃传说的深沉感慨。"十三弦"象征着古韵悠长,"字字传"则传递出屈原《离骚》中的深情与哀愁。接下来,诗人通过"空江无月夜,太古有情天"描绘了湘妃祠夜晚的寂静与神秘,暗示湘妃与自然的深厚情感联系。"怨竹祠山鬼,哀蘋荐水仙"进一步描绘了湘妃祠的祭祀场景,竹子和蘋花寄托了人们对湘妃的哀思,而"山鬼"和"水仙"则烘托出祠中祭祀对象的超凡气质。最后,诗人提出"送迎应有曲,谁附《九歌》篇",想象湘妃祠中的仪式或许会有古老的乐曲相伴,但无人能将这些情感融入《九歌》这样的经典篇章,流露出一种遗憾和敬仰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湘妃祠为背景,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猜您喜欢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寄陈文举四首(其一)
明·贝琼
凤皇台下犹为客,雪满头颅一病翁。却忆山人读书处,月轮夜照水晶宫。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悼亡五首(其四)
清·缪徵甲
秋风??赋归来,片刻愁颜强自开。检点征衣亲薄浣,料量冬学苦频催。离方五日缘偏断,闰到重阳梦不回。最惨弥留前半夕,寒衾欲寄手还裁。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