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虎
行
驱
虎
不
得
,
养
虎
何
为
。
钩
牙
锯
齿
,
投
肉
饲
之
。
嗟
虎
抟
噬
本
无
时
,
投
肉
不
足
疗
虎
饥
。
居
之
城
市
非
虎
宜
,
虎
岂
低
首
甘
羁
縻
。
养
虎
虎
不
知
,
缚
虎
虎
岂
痴
。
虎
将
脱
尔
缚
,
食
尔
肉
,
寝
尔
皮
。
李
将
军
死
,
射
之
者
谁
。
虎
不
养
人
,
养
虎
何
为
。
咏物
哲理
动物
译文
驱赶老虎却不能成功,养着老虎又有什么用呢?它的钩状牙齿和锯齿般的利爪,只为了吃肉而生。
叹息老虎吞噬猎物本无定时,仅靠投喂的肉食无法满足它的饥饿。
老虎居住在城市中并不适合,老虎怎会甘心被束缚于此。
养了老虎但老虎并不知情,束缚了老虎难道是因为老虎愚蠢吗?
老虎将要挣脱束缚,吃掉你的肉,睡在你的皮上。李将军已死,谁还会射杀这只虎呢?
老虎不会养人,养着它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
这首《养虎行》是清代诗人刘家谋所作,通过描述养虎的后果,寓意深刻,富有警示意义。开篇“驱虎不得,养虎何为”,以设问的形式引出主题,表达了对盲目养虎行为的质疑。接着,“钩牙锯齿,投肉饲之”描绘了养虎的过程,暗示了对潜在危险的忽视。紧接着,“嗟虎抟噬本无时,投肉不足疗虎饥”指出即使不断投喂,也无法满足老虎的本能需求,暗含了对人性弱点的讽刺。“居之城市非虎宜,虎岂低首甘羁縻”两句,通过对比城市与老虎自然生存环境的不匹配,强调了老虎在人类社会中的不适和痛苦。接下来,“虎将脱尔缚,食尔肉,寝尔皮”则预示了最终的悲剧结局,老虎一旦摆脱束缚,将会报复人类,揭示了养虎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李将军死,射之者谁”一句,借历史人物李广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对养虎行为的谴责。而“虎不养人,养虎何为”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盲目养虎行为的否定态度,以及对人类应尊重自然法则、避免自酿恶果的深刻警示。整体而言,《养虎行》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对人性弱点的批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价值。
刘家谋
101首
苞川。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清涟寺观鱼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烟轻春雨后,暇值万几馀。载礼金光佛,因观青色鱼。生机盎翰墨,乐意映襟裾。怪底参军羡,还劳开士如。新题看㡧画,旧句读碑书。谩设重来约,犹今视昔欤。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