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怀古励志
咏物哲理
地点
希夷堂
风月

译文

一位道人早已不被世事所困,心灵宁静、从容自在。
早晨他随着太阳一同起床,傍晚他则在昆崙山脚下栖息,没有任何拘束。
关于青牛过关的故事,他早有感悟。真正的道理实际上就展现在他的眼前。
在昨夜连续弹奏了三遍琴之后,房间里只留下一轮风冷的娟娟明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的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泯耳目"表明他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纷扰,眼界开阔而不受尘世所羁绊。"萧然自如脱羁束"则形象地描述了他的这种精神自由。"朝随扶桑日头起"和"暮趁昆崙云脚伏"两句,通过对日月的比喻,展示了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他们没有具体时间概念,而是随着大自然的节律起居。"青牛过关今几年"一句,青牛通常象征着仙境或道教的纯洁,此处可能暗示道人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凡尘、接近仙界的境界。"此道分明在目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肯定和向往。"昨夜琴心三叠后,一堂风冷月娟娟"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深夜弹琴后的寂静画面,琴声停歇后,留下的是一片清冷的空气和明亮的月光。这里通过琴音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艺术享受的追求。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人的生活写照,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内心宁静的向往。

白玉蟾

1200首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