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齿
写景
秋景
咏物
抒情
山水
场景
梦境
纪梦
节令

译文

醉意微醺中,我拄着拐杖去拜访松树关口,正处在黄昏时分,四周的景色一片朦胧。
离开后又回来,体验了秋后的暑气,山雨中时而感觉有风,时而感觉无风。
涧边落下几片晚花,天空挂着一弯明月。
仿佛有残余的烟气藏在鞋底,我一步步行走在打破青苔斑驳的路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访松关的景象,通过"醉醒曳杖"两字,可感受到诗人一种悠闲自得、不羁的生活态度。"正在黄昏杳霭间"则设定了一种淡淡的暮色氛围,给人以宁静和深远之感。接下来的"既去复来秋后暑,似无还有雨中山"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秋天过后,暑气依旧,但似乎已经没有了夏日的豪放与热烈,给人以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涧边几叶晚花落"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谷景象,晚花轻轻飘落,增添了一份淡雅之情。"天际一钩明月弯"则将视线提升至天际,远处的明月如同一个弯弯的玉钩,勾勒出夜空的轮廓。最后两句"自觉馀烟埋屐齿,行行印破藓痕班"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这里的"馀烟"指的是山间的薄雾或是树木间散发的清香,而"屐齿"则是古代行走时所穿的鞋子前端,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自然中留下的脚印。"藓痕班"意味着长满苔藓的小径,时间的痕迹被大自然悄无声息地抚平。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悟。

白玉蟾

1200首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