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竞
渡
三
月
三
日
天
清
明
,
杨
花
绕
江
啼
晓
莺
。
使
君
未
出
郡
斋
内
,
江
上
已
闻
齐
和
声
。
使
君
出
时
皆
有
引
,
马
前
已
被
红
旗
阵
。
两
岸
罗
衣
破
鼻
香
,
银
钗
照
日
如
霜
刃
。
鼓
声
三
下
红
旗
开
,
两
龙
跃
出
浮
水
来
。
擢
影
斡
波
飞
万
剑
,
鼓
声
劈
浪
鸣
千
雷
。
雷
声
冲
急
波
相
近
,
两
龙
望
标
目
如
瞬
。
江
上
人
呼
霹
雳
声
,
竿
头
綵
挂
虹
霓
晕
。
前
船
抢
水
已
得
标
,
后
船
失
势
空
挥
桡
。
疮
眉
血
首
争
不
定
,
输
岸
一
朋
心
似
烧
。
只
将
标
示
输
赢
赏
,
两
岸
十
舟
五
来
往
。
须
臾
戏
罢
各
东
西
,
竞
脱
文
身
请
书
上
。
吾
今
细
观
竞
渡
儿
,
何
殊
当
路
权
相
持
。
不
思
得
所
各
休
去
,
会
到
摧
舟
折
楫
时
。
写景
水景
咏物
咏比赛
端午节日
夏天
场景
译文
三月三日天气清明,杨花飘落江上,清晨的莺鸟啼鸣。
地方长官还未走出郡斋,江上就已经传来人们应和鼓声的声音。
地方长官出来的时候总是有仪仗引导,马前已经被布置成红旗阵列。
两岸的观众衣香扑鼻,银钗在阳光下闪耀,如同霜刃一般。
鼓声响起三次,红旗挥动,两条龙舟跃出水面。
龙舟如影随波快速前进,鼓声如雷鸣千般响亮。
雷鸣般的鼓声急促地响起,两条龙舟上的队员目光如闪电般交汇。
江上的人呼喊出如霹雳般的声音,彩旗在竿头挂起,形成如彩虹和云雾般的景象。
前面的船抢先冲线已经获得胜利的标志,后面的船即使尽力划水也只能徒劳无功。
受伤的眉头、血迹斑斑的面孔,争斗不停,输掉比赛的船员心情如同烈火燃烧。
只将标志作为输赢的奖赏,两岸有十只船五次来回竞赛。
一会儿比赛结束,各船东西分开,船员们争相脱下文身,请求在文书上签名留念。
我仔细观察这些竞渡的人,他们之间的争斗何异于权势之争。
人们不思考得失而各自离去,等到船毁人亡的时候就会后悔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精彩的龙舟赛事,充满了动感和激烈的情绪。诗人通过对视觉、听觉细节的生动描述,将读者带入了那热闹非凡的现场。开篇“三月三日天清明,杨花绕江啼晓莺”描写了春日清新之景,杨花随风飘落,如同细语轻声,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紧接着,“使君未出郡斋内,江上已闻齐和声”透露出赛事即将开始的氛围,使君尚未出现,但江边已经传来了节奏分明的声音。“两岸罗衣破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中,“罗衣破鼻香”可能暗示了观众席上的女性用香,银钗在阳光下闪耀,如同霜冻的锋利。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繁华景象,也反映出观众对这场赛事的高度期待。“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则是比赛开始的紧张时刻,红旗一开,两条龙形的船只迅速跳出水面,准备冲刺。接下来的“擢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更是将激烈的竞赛气氛推向了高潮,每一次鼓声都如同万剑齐飞,如雷鸣响。诗中还细致地描绘了比赛的紧张与转折,“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表现了胜负悬念,以及“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则展示了选手们在激烈竞争中的决绝和焦虑。最后,“只将标示输赢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表达了赛后对胜利的庆祝与记载,而“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则是诗人反思此情此景,不禁感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场景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传统体育活动的热爱,以及这种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张建封
3首
张建封(735年—800年6月8日),字本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寓居兖州(今属山东)。唐代中期著名大将,于家族子弟中排行十三。唐代宗时,张建封历佐使府。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任岳州刺史,建中四年(783年)改寿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年)迁濠寿庐观察使。贞元四年(788年)授徐泗节度使,累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贞元十六年(800年)去世,年六十六。册赠司徒,谥号“襄”。张建封少喜文章,慷慨尚武,常以武功自许。镇徐州十年,治军有方,军州称理。权德舆称其“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又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皆为幕客,时相唱和。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录有其诗。寓居兖州(今山东兖州)。唐朝中期名臣、诗人,在家族子弟中排行十三。自少喜读文章,慷慨尚武,常以武功自许。镇徐州十年间,治军有方,军州称理。权德舆称其“歌诗特优,有仲宣(王粲)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又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皆为幕客,时相唱和。有《集》,已佚。《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录有其诗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西樵作(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多雨天湖决,鱼飞下碧峰。船浮山口石,罾挂市门松。瀑布添无数,梅花积几重。行行溪路暝,催客一声钟。
满庭芳(其三)探梅
宋·葛立方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南枝上、恐有春来。须勤探,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