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访
鸿
咏物
怀古
收藏
秋天
抒情
赞美
古寺
断碑
历史
哲理

译文

不知何时那翠绿的石碑沉入了陈旧的土壤之中,令人羡慕的是,有位老师在寻找中发现了它的剩余部分。
这应该与湘水边的断碑上的字迹相似,难以辨认出韩陵那片石碑上的文字。
湮没无闻的身名如同梦幻一般,时代变迁,时间流转,易如反掌,很快就变得像丘墟一般。
将这些古物收藏起来作为山中的宝藏,不要追问它们的陈年往事,就像那《陈鸿记事》所记载的最初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中复的《览齐山寺陈鸿断碣》。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齐山寺游览时,发现一块陈旧的碑文,这块碑文是唐朝名将陈鸿所立,但因年久失修,字迹模糊,不易辨认。诗人感慨于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提出了自己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之情。翠琰何年沉朽壤,羡师寻访得其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陈旧碑文的发现感到惊喜与珍惜。翠琰即是碑石,沉朽壤形容其长久埋藏于尘土之中,羡师指的是对古人技艺的赞赏,寻访得其馀则是在岁月流转中幸运地找到了这些历史遗迹。应同湘水断碣字,难辨韩陵片石书。这两句描写了碑文因时间长河而变得模糊不清。应同即是相似的意思,指的是碑文与古代著名的湘水断碣一样都已破损,韩陵则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在地,此处提及其书法,以示难辨之程度。汨没身名真梦幻,变迁时月易丘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汨没即是埋藏,身名指的是个人的名声,这里说的是古人已如同梦幻一般消逝在时间长河中,而现实中的变迁更替,则让人们难以捉摸。收藏且作山中物,莫问陈鸿记事初。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历史遗迹的珍视之情,并希望将其保存下来,不必追问其最初的故事,只需作为山中的古物加以保留。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再韵简菊坡
宋·郑清之
访梅长与寒角力,两鬓丝丝尚堪织。吊湘赋鵩强解事,长沙少年空太息。酷爱孤芳支岁寒,草木虽多懒求识。肥遁不为苍帝臣,白贲丘园义形色。风饕雪虐真养素,笑枕溪流漱寒石。请翻橘颂作.....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
明·成鹫
境静人閒性所宜,住来遑问此何时。江山烟雨归名邈,今古晴阴互转移。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
官桥秋笛
明·陈洸
垒石为桥数百春,恍疑乌鹊驾河津。尘中车马经行古,舆上规模制作新。得意共称题柱客,怜才谁识授书人。清宵惟有桓伊笛,三弄梅花月下频。
降旨回銮时取道徐州视河工诗以纪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南来两务重,视河及观民。表里实相资,河治民始安。入疆即念兹,疏瀹命河臣。随銮乃细事,伫待嘉猷陈。高堰新堤固,淮口如前巡。其病不在斯,而在徐城滨。渡江以南来,闾阎商贾臻。麦.....
赋得太液柳
清·爱新觉罗·弘历
人字低临太液池,栽培谁辨永宣时。居然后老同彭祖,未觉先零傲悦之。春景青瞳仍望望,秋风绿发故丝丝。世间松柏翻难并,得地延年意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