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绛
唇
(
其
一
)
浮
世
如
何
,
问
花
何
事
花
无
语
。
夜
来
风
雨
。
已
送
韶
华
暮
。
念
此
堪
惊
,
得
失
休
思
虑
。
从
今
去
。
醉
乡
深
处
。
莫
管
流
年
度
。
写景抒情
情感怀旧
惜时励新
山水情
酒情赞美
译文
浮华世界如何变迁,问花朵为何默然不语。夜里的风雨交加。
已经送走了美好的时光直到黄昏。想到这些令人惊讶,得失之间无需再过多思虑。从此刻开始。
在醉乡的深处。不要管岁月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名为《点绛唇·浮世如何》,创作于宋代,由诗人张抡所著。张抡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以其清新隽永的风格在当时颇受欢迎。从诗中“浮世如何,问花何事花无语”这两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困惑。他以观察自然界中的花朵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探索。花朵不语,象征着生活中许多问题没有答案,也许是在暗示诗人内心的迷茫。“夜来风雨。已送韶华暮”两句,则描绘出时间流逝、岁月匆匆的景象。夜晚的风雨似乎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而“韶华”一词常用以形容青春年少,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念此堪惊,得失休思虑”这一句,展现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的心境。面对过去的种种得失,他选择不再深入思考,只是接受既成之事,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从今去。醉乡深处。莫管流年度”则表明诗人对于未来采取一种逃避的心态。他希望能在醉乡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不再过多关注世间纷扰和时间的流逝。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于人生、时光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张抡
113首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里居及生卒年均,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猜您喜欢
恋绣衾·拟梅溪
清·王鹏运
淡蛾山色入画真,扑游衫、都是翠痕。写不尽、幽修意,把诗魂、分付断云。软红眯眼长安市,底相看、还似故人。乍忆得、妆台畔,点吴娘、眉黛晕新。
满江红·乞叙
清·吴绡
弄笔涂鸦,愁来似、云兴波涨。许屈指、年华易去,可禁频恙。噩梦几番掷过了,半生心事毫端上。检残篇、绿酒若为消,谁相饷。风景好,春摇漾。题咏处,曾酬唱。奈寻香摘艳,蝶衔蜂酿。.....
期戴彦季不至
元末明初·黄玠
众星荧荧不如月,五金铮铮不如铁。剡溪公子来何迟,铁为灵金人不知。君看针头小于刺,摩挲生涩无光辉。大哉天地共消息,子北午南分坎离。
水龙吟·客瑞安作
清末近现代初·冒广生
江湖十载狂名,更无人唱旂亭句。酒阑重省,琴边怨轸,笛边凄语。几日西风,绿蕉红萃,助愁如许。怕绣笼鹦鹉,要人回避,都不到花阴处。一任闲阶细雨。碧濛濛苔深无数。镫窗秋晕,屏山.....
谢南沙送江鱼
明·邵宝
江鱼入馔故人心,萱草堂前夜雨深。每羡杜陵歌白白,只今尤爱色如金。
西江月
清·蒋敦复
兰夜银釭黯黯,锁窗鸾镜荧荧。画楼十二不钩帘,帘底沈沈梦影。金缕垂杨旧曲,玉窗芳草前程。伤心惟见落红多,愁说桃花小病。
偈颂三十首(其十三)
宋·释慧晖
风波灭尽而悔当时之事,碧海澄明而恨十分之恩。潭水月落而带清光之影,壶天云尽而存青霄之晴。
过合阳温穆王东园延春亭感怀
明·朱诚泳
东皇促驾肯淹留,井辖于人岂易投。露洗怨红花泪滴,烟迷寒翠柳眉愁。当年吟赏添新况,此日经过感旧游。斜日鸟啼宾客散,山亭无恙水空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