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福
训
童
行
颂
(
其
十
五
)
诸
寮
供
过
要
精
勤
,
扫
地
装
香
莫
厌
频
。
事
众
若
能
常
谨
切
,
身
心
方
是
出
家
人
。
励志
哲理
佛门生活规范
译文
第一句“诸寮供过要精勤,扫地装香莫厌频。”可以翻译为:在寺院中,无论是供奉还是日常事务,都要用心去做,精勤不懈。扫地和装香时,不要因为频繁而感到厌烦。
第二句“事众若能常谨切,身心方是出家人。”可以翻译为:如果能够对待各种事物始终保持谨慎和切实的态度,那么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他们不仅在身心上修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以出家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僧人释怀深的《资福训童行颂》系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修行者应有的态度与行为准则。“诸寮供过要精勤”,意味着在修行的过程中,对于日常的事务和供养,应当保持高度的专注与努力。“扫地装香莫厌频”,进一步强调了清洁与仪式的重要性,即便是简单的打扫和安放香炉,也应不厌其烦地进行,以示对修行的虔诚之心。“事众若能常谨切”,指出在处理集体事务时,应时刻保持谨慎与专注,确保每一件小事都能做到尽善尽美。“身心方是出家人”,最后总结,真正的修行者不仅在外在行为上有所体现,更在于内心的清净与和谐,只有当身心合一,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位出家人。整首诗简洁明快,旨在教导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虔诚、专注与自律,通过细微之处的实践,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释怀深
598首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您喜欢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列子》引逸诗
先秦·无名氏
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偈八首(其二)
宋·释明辩
诤五眼,涌金春色晚。得五力,吹落碧桃华。唯證乃知难可测。
新春养心殿
清·爱新觉罗·弘历
苍龙转玉斗,紫禁訚青阳。金戺蓂叶舒,绮殿梅英芳。奉时钦体仁,祈岁颙屡祥。开年百务简,惕夕一心强。好恶戒已私,诗书挹古香。畴咨伫有翼,敕命励无疆。
玄珠歌(其十二)
唐·张果
玄珠振动被魔群,照著生门白黑分。向里修持坚固后,道成方识九霄君。
集字联
清·何绍基
与其过纵何如谨;到得能成自会明。
季平为书“澹定村”三大字、并书赠“马来西极、龙卧南阳”二语为楹帖赋谢(其二)
清·丘逢甲
下笔真成千丈强,更将龙卧许南阳。何当窥井重炎火,天马西来汉道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