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一
百
二
十
首
(
其
一
○
六
)
盛
暑
隆
寒
相
继
来
,
慧
林
四
见
地
炉
开
。
衲
僧
向
火
知
方
便
,
切
忌
团
圞
守
死
灰
。
恁
么
恁
么
即
易
,
不
恁
么
不
恁
么
却
难
。
直
教
枯
木
再
生
花
,
任
是
寒
灰
重
起
焰
。
哲理
写景
抒情
励志
写物
地炉
译文
严寒酷暑一个接一个地到来,智慧林中的地炉四次出现被打开的景象。
僧人们知道如何利用火源取暖,但切记不要只守着死灰而不知变通。
像这样(指某种情况或做法)很容易,但如果不像这样(指另一种情况或做法)却会变得困难。
即使枯木也能教它再次开花,就像寒冷的灰烬也能再次燃烧起火焰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境展开,探讨了生活中的逆境与挑战。首句“盛暑隆寒相继来”描绘了自然界中极端天气的交替,象征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接下来,“慧林四见地炉开”则比喻智慧之光在困难时刻照亮前行的道路,地炉象征内心的温暖与希望。“衲僧向火知方便,切忌团圞守死灰。”这里“衲僧”指的是修行者,他们面对困境时懂得灵活应变,避免固守僵化的观念或行为,如同不团聚于熄灭的火堆旁,而是寻找新的生机。这反映了禅宗强调顺应自然、灵活变通的生活哲学。“恁么恁么即易,不恁么不恁么却难。”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在面对问题时,采取恰当行动的简易性,以及错误选择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简单来说,就是指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往往能带来轻松解决,而错误的坚持则可能带来重重困扰。最后,“直教枯木再生花,任是寒灰重起焰。”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通过努力和智慧,即使在看似绝望的情况下也能重获新生,无论是枯木重新绽放花朵,还是冷灰再次燃起火焰,都寓意着生命力的顽强与重生的可能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保持乐观、灵活的态度,相信内在的力量,从而克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
释怀深
598首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