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雪
抒情
自然赞美
冬天
田园
情景交融
咏物

译文

南方的大雪很少见,但在这几天里,山庄里却积了厚厚的三尺雪。
一点尘土也找不到,明月挂在檐下,整夜明亮。
琼树应该迷路了谷口的樵夫,玉蓑则被溪边的老人一直穿着。
清池旁的片片石头铺成寒冷的毡毯,远处的山峰上稀疏的树木排列成秃毛的扫帚。
山峰如鸢的肩膀独自耸立,让人费尽心思去吟咏赞美,鹤的白色头发与其它景象交相辉映,只可惜岁月已老。
梅花清香、竹子瘦劲的形象更加突出,鸟儿呆滞、猿猴僵硬,无法飞翔行走。
在孤烟冷落的房屋中感到无聊,横卧的宝石和挡道的珍宝却无人能取。
这场大雪应该能消除瘴疠之气,拯救众多百姓,忽然听说丰收在望,人们欢欣鼓舞。
高士们在轩中喜欢煮茶品饮,将军们在帐下催促着斟酒畅饮。
辛勤耕种的石田里种着宝石般的作物,照着书卷的灯光灿烂夺目,如同明珠满斗。
阴暗的山崖北面云影散开,旭日从东方升起,山谷中传来吼声。
眼前的美景逐渐消逝,石门天柱长久地回望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罕见的大雪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庄被厚厚的雪覆盖后的静谧与清冷。"琼树应迷谷口樵,玉蓑不脱溪边叟"形象地刻画了雪后山野的宁静,樵夫和老人都沉浸在这份洁白之中。诗人感慨岁月流逝,梅竹清瘦,禽鸟栖息,寓言人生的孤独与衰老。雪景的美丽也带来了希望,诗人期待它能消除瘴疠,给百姓带来丰收。不同的人对雪有着不同的感受,高士在轩中品茗,将军则催促斟酒庆祝。诗人还借雪中的奇石,比喻辛勤耕耘的成果,以及读书的乐趣。随着阳光洒落,山谷回荡着涧水声,尽管眼前的美景逐渐消逝,但诗人仍对石门天柱般的壮丽景色难以忘怀,表达了对自然永恒的敬畏和对过去的怀念。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生活气息的咏雪诗。

蓝仁

525首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