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迁
莺
·
春
感
帝
城
春
昼
。
见
杏
脸
桃
腮
,
胭
脂
微
透
。
一
霎
儿
晴
,
一
霎
儿
雨
,
正
是
催
花
时
候
。
淡
烟
细
柳
如
画
,
雅
称
踏
青
携
手
。
怎
知
道
、
那
人
人
,
独
倚
阑
干
消
瘦
。
别
后
。
音
信
断
,
应
是
泪
珠
,
滴
遍
香
罗
袖
。
记
得
年
时
,
胆
瓶
儿
畔
,
曾
把
牡
丹
同
嗅
。
故
乡
水
遥
山
远
,
怎
得
新
欢
如
旧
。
强
消
遣
,
把
闲
愁
推
入
,
花
前
杯
酒
。
写景
春天
写花
桃花
抒情
思乡
离别
怀旧
译文
在帝都的春天里,看到的是杏花和桃花,它们的脸庞透出微微的胭脂色。
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正是催生花朵开放的时节。
淡淡的烟雾和细长的柳枝如画般美丽,非常适合一起出游、手牵手踏青。
但谁能想到,那边那个人,却独自倚着栏杆,瘦弱不堪。自从分别后。
音信断绝,他应该也是泪流满面,把香罗袖都滴湿了。
记得那一年,在胆瓶旁边,我们曾一起嗅过牡丹花的香气。
故乡的水远山遥,如何能找到像过去那样的新欢呢?
只能勉强让自己忘却忧愁,把闲愁推入花前,借酒消愁。
赏析
这首宋词《喜迁莺·春感》由易祓所作,描绘了春天帝都的景象和词人的情感体验。开篇“帝城春昼”四字,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紧接着通过“杏脸桃腮,胭脂微透”,形象地写出花朵娇艳欲滴的状态,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一霎儿晴,一霎儿雨”描绘了春雨的多变,仿佛在催促花朵绽放,而“淡烟细柳如画,雅称踏青携手”则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宜人的春游画面,然而词人心中却藏着别样的情绪。“那人人,独倚阑干消瘦”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下片转而抒发离别后的相思之情,“音信断,泪珠滴遍香罗袖”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挂念,回忆起过去共同的美好时光——“胆瓶儿畔,曾把牡丹同嗅”。然而现实却是“故乡水遥山远”,难以找回往昔的欢乐,只能借酒浇愁,“强消遣,把闲愁推入,花前杯酒”。整首词以春天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词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变化,既有对春光的喜爱,又有离别的苦涩和对旧日欢愉的怀念,情感深沉而动人。
易祓
14首
(1156年—1240年,汉语拼音yì fú)字彦章,一作字彦伟,又作彦祥。南宋中后期著名学者,为孝宗、宁宗、理宗三朝重臣,与同郡汤璹、王容并称“长沙三俊”。与著名词人姜夔“折节交之”。著有《周易总义》二十卷、《周官总义》三十卷等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