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远
人
秋
气
日
凄
清
,
秋
衣
纫
未
成
。
在
家
犹
不
乐
,
行
路
若
为
情
。
几
处
好
山
色
,
暮
天
群
雁
声
。
分
明
相
忆
梦
,
夜
夜
出
江
城
。
写景抒情
秋日思乡
思人念远
秋色
离别
译文
秋天的气息日渐凄凉,但是秋衣还未缝制完成。
即使在家中尚不能让我感到快乐,更何况行走在路上的情感又该如何呢?
看到几处优美的山色,又听到暮色中群雁的叫声。
我在梦中分明是思念着你们,每晚都会从江城中走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氛围和诗人内心的情感。"秋气日凄清",寥寥数字便勾勒出秋日的萧瑟,寒意渐浓。"秋衣纫未成"暗示诗人在家中因思念远方之人而无心缝制衣物,流露出对亲人的牵挂。"在家犹不乐,行路若为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绪,即使身处家中,也无法摆脱愁绪,想象行走在路上的情景,更添离别之苦。"几处好山色,暮天群雁声"通过描绘远处的山色和归雁的叫声,寓言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以及自己如同孤雁般漂泊在外的境况。最后两句"分明相忆梦,夜夜出江城"直抒胸臆,诗人承认每晚都会在梦中与亲人相见,这梦境仿佛跨越江城的距离,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无法排解的思乡之情。总的来说,翁卷的《寄远人》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心境,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
翁卷
150首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代表作《乡村四月》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课本、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一字灵舒。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猜您喜欢
留别雪堂呈子瞻
宋·释道潜
策杖南来寄雪堂,眼看花絮老风光。主人今是天涯客,明日孤帆下渺茫。
藤桥惜别(其三)
明·钟芳
云林气象异红尘,笑谑相忘意味真。不为松楸遂归愿,醉乡长作未醒人。
秋日书怀即寄谢酉卿
清·缪徵甲
仗剑出门去,飘然客又归。黄金从古重,青眼觉今稀。淮北凉先到,江南露欲晞。故人千里外,应亦念柴扉。
闻笛
明·黎贞
江水澄清江月白,夜拢扁舟南浦驿。谁家年少不解愁,频向船头苦吹笛。笛声飘飘高入云,离人更愁不忍闻。商声嘹亮羽声急,梅花落尽江南春。梅花已歇复三弄,离人听之愁入梦。听之涕泪谁.....
清明二首(其二)
唐·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风水春来洞.....
秋日怀李仁卿
元·曹之谦
独倚斜阳百尺楼,故人千里思悠悠。陶唐祠下烟光晚,姑射峰前雁影秋。尊酒几时同李白,云山多处是并州。临风惆怅无人会,一曲商歌写暮愁。
送茅荐卿之官白下
明·吴梦旸
筹国常存感慨余,一身牢落鬓萧疏。官闲勿谓全无事,前岁闻君有谏书。
梧州杂诗(其六)
清·钱澄之
遽有苍梧幸,凄凉别小楼。喜无游宦橐,得上舍人舟。失伴声相识,饱帆夜未收。暗中勤借问,车驾在前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