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
巢
鸾
凤
·
乙
巳
送
灶
烹
得
黄
羊
。
喜
厨
中
酒
熟
,
甑
里
糕
香
。
团
圞
无
镜
,
听
儿
女
、
有
家
当
。
五
穷
辞
去
去
东
洋
。
依
然
那
时
、
镫
光
烛
光
。
消
得
我
、
七
十
次
,
香
花
供
养
。
惆
怅
。
休
更
想
。
要
识
世
间
,
苦
乐
常
相
傍
。
范
釜
常
寒
,
梁
炊
不
熟
,
他
日
欢
情
无
量
。
勘
破
流
年
似
回
环
,
只
愁
霜
鬓
明
朝
长
。
谁
思
量
。
紫
姑
神
、
如
愿
酬
饷
。
节日
抒情
怀旧
情感
民间信仰
译文
烹制了黄羊美肉,欣喜地看到灶中酒已酿熟,甑中糕香四溢。
一家人团聚无缺,不需要用镜子照看也能感觉到家人的和睦,就算家中穷困,也会向东洋辞别(可能是指离别贫穷,走向富裕)。
依然记得那时,灯火通明,烛光闪烁。我曾七次供奉香花以示敬意。
内心感到惆怅,不要再多想了。要知道世间苦乐总是相伴相随的。
锅常常冷着,炉灶上的饭也不熟,但未来的欢情却是无限的。
感叹流年如循环往复,只担心明天会变得更老。有谁在思量这一切呢?
紫姑神的恩惠如同酬劳般的报答。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王闿运所作的《换巢鸾凤·乙巳送灶》,以送灶神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领悟。首句“烹得黄羊”描绘了祭祀灶神的场景,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接着,“喜厨中酒熟,甑里糕香”渲染出节日氛围,烘托出家庭和睦的温馨。“团圞无镜,听儿女、有家当”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满足,儿女成家立业,家中充满欢声笑语。然而,“五穷辞去去东洋”暗示着生活的不易,贫穷和困苦已经远离,但岁月仍在流逝。“依然那时、镫光烛光”则勾勒出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七十次的香花供养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对神灵的敬畏。“惆怅。休更想”则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告诫自己不必过于执着于过去或未来的忧虑。最后,“要识世间,苦乐常相傍”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即苦与乐相伴相随,无法逃避。诗人以“范釜常寒,梁炊不熟”比喻生活的艰辛,但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大的欢乐。“勘破流年似回环,只愁霜鬓明朝长”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无奈,以及对衰老的忧虑。“谁思量。紫姑神、如愿酬饷”以紫姑神的传说收尾,寓意着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和对生活的期盼。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王闿运独特的文学风格。
王闿运
112首
文学家。又字壬父,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