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战争
抒情
写景
春天
怀古
黎庶
官署
历史

译文

治理乱世有常规的道理,长期的祸患如气一般纠结。
跳梁小丑兴起,结成一群凶恶的人,蔓延到百粤之地。
经过五年的战斗,行省经历了三次得失。
幸运的是战争已经远离,百姓思念家室。
荒废的城市开辟了蒿草和菜圃,炊烟渐渐稠密起来。
官府竞相修缮,土木工程不久将兴起。
这个官署也已建成,朴素无华,屏风上没有使用丹漆装饰。
中庭不满一亩地,但草木却纷纷排列。
我来此播迁余生,正赶上这美好的春天。
三次感叹历史的兴衰,深深的忧虑有时也会消散。

赏析

这首清代张纶英的《署斋卉物诗(其一)》描绘了社会从战乱到复苏的过程。诗的前四句揭示了历史的动荡与纷争,"治乱有常理,患气百年结",暗示了社会变迁中的自然规律,而"跳梁起群凶,蔓衍来百粤"则形象地描述了战乱的蔓延和影响范围。接下来,诗人通过"战斗经五载,行省三得失",概述了长期的战事和政权的起伏。"锋镝幸已远,黎庶思家室"表达了百姓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战争带来的家园荒芜。"荒城辟蒿莱,炊烟渐稠密"描绘了城市在战火后逐渐恢复生机,生活气息重新浓厚。"官衙竞修缮,土木兴不日"展现了官员们致力于重建和振兴的景象。"此署亦告成,朴素屏丹漆"点出诗人的关注焦点——官署的建设,虽朴素无华,但不失实用。"中庭不盈亩,草木纷罗列"进一步描绘了署斋内外的环境,生机盎然。最后,诗人以个人身份"我来播迁馀,及此芳春节"感慨时序更迭,春回大地,同时"三叹感废兴,殷忧有时毕"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后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活复苏,寓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

猜您喜欢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