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边塞
历史赞美
颂德
赞美

译文

国家的版图回归了,回归到职方的手中。过去我曾为国家的安危而努力,准备出征。
皇帝赐予的旗帜飘扬,上面有龙和鸟的图案。我接受皇帝的命令,与胥一起为国家效力,现在又得到了秦王的赏识。
外国的使臣向我行礼,叩拜,皇帝的面色和悦。各国都来朝拜,汇聚在梁地。
光辉闪耀,散发出重重光芒。我希望能停止战争,穿上华丽的衣裳,觐见皇帝。
四海之内都是皇帝的臣民,这是多么盛大的景象啊!与古代的虞唐时期相媲美。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翱所作的《宋铙歌鼓吹曲》中的第十首。它以宏大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国家统一、君臣和谐、天下归心的盛景。首先,“版图归,归职方”,开篇即展现出国家版图的完整与统一,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稳定。“昔服跗注,备戎行”,回顾历史,强调了国家曾经的军事力量和对外征伐的辉煌。“帝锡之旆,龙鸟章”,描述了帝王赐予的荣誉与象征,显示了君主对臣下的恩宠与信任。“酬献命与胥,今上及秦王”,表达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与奉献,以及对历代君王的敬仰。“外臣拜稽首,笑颔帝色康”,描绘了臣民对君主的恭敬与喜悦,展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毕同轨,来于梁”,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统一与团结。“晔灵奕奕,敷重光”,形容国家的繁荣与光辉,如同日出之光,照亮大地。“愿止剑履,觐带裳”,表达了臣子希望与君主亲近的愿望,以及对礼仪制度的尊重。“四海臣妾,配虞唐”,最后以四海之内皆为臣民,与古代圣明的虞舜和唐尧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高度赞誉。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理想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君臣和谐、天下归心的美好愿景。

谢翱

294首
谢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人,徙建宁府浦城县(今属南平市浦城县)。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谘议参军。文天祥兵败,脱身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方凤、吴思齐、邓牧等结“月泉吟社”。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猜您喜欢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永叔方舟豪饮即事十首时行次齐鲁卫间(其七)
明·胡应麟
携来双彩华,寒夜互生花。雪拥山阴棹,星偕博望槎。雁声流古塞,萤火乱平沙。几忆春明外,长灯对棣华。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其十四)
宋·周麟之
何事图形到九墀,岂容鬼质近神奎。君王欲作诸戎戒,不惜云章手自题。
上都(其三)
元末明初·梵琦
双阙上云霄,层城近斗杓。夜开金殿锁,晨赴紫宸朝。月屋闲浮蚁,霜空好射雕。有官兼宰相,谁复似嫖姚。
李安抚生日
宋·王灼
沙沟紫气如陇云,泾城冬律变阳春。天工为国巧谋帅,生此摽摽七尺人。坐挥白羽历三纪,胡儿奔迸尘头起。缓驱小队来汉中,甲光冷射清江水。金炉著火焚宝香,愿公寿考仍康强。门外祝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