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诗
和
苏
韵
十
首
(
其
七
)
一
片
寒
原
满
树
鸦
,
幽
人
掩
户
罢
柴
车
。
聊
凭
浊
酒
延
春
色
,
试
向
疏
梅
问
腊
花
。
草
阁
映
来
书
几
卷
,
江
城
积
处
月
千
家
。
此
时
忽
忆
荆
溪
道
,
云
际
双
峰
耸
玉
叉
。
写景
冬天
写雪
草阁
自然景色
梅花
回忆
怀古
抒情
译文
寒冷的原野上,满树都是乌鸦,一位隐士关上门窗,停下了柴车。
试着以一杯浑浊的酒来留住春色,向稀疏的梅花询问腊花的消息。
草阁旁的书桌上放着几卷书,江城之中,月光洒在千家万户之上。
此时突然想起了荆溪那条路,高耸的云际双峰犹如玉制的叉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中的静谧画面。首句“一片寒原满树鸦”,以“寒原”、“满树鸦”勾勒出一片寂静而寒冷的景象,鸦群栖息在枝头,增添了几分荒凉与孤寂。接着,“幽人掩户罢柴车”一句,通过“幽人”的形象,展现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他关闭门户,停止了外出的车驾,选择在家中独处,与世隔绝。“聊凭浊酒延春色,试向疏梅问腊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借酒消愁,试图在严冬中寻找一丝春意,同时,通过询问腊梅花的开放情况,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界的关注。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草阁映来书几卷,江城积处月千家。”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处的环境,草阁映照着几卷书籍,暗示了诗人的学识和文化修养;江城中积聚的月光,仿佛照亮了千家万户,既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祥和,也寓意着知识和文化的普及。最后,“此时忽忆荆溪道,云际双峰耸玉叉。”诗人在此刻忽然想起了荆溪的道路,云层之上,两座山峰如同玉叉般耸立,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冬日雪景中的静谧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远方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唐顺之
590首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