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日
咏物
怀古
抒情
哲理
独坐的
秋景
田园
隐逸

译文

秋天到来,自然界的风物总是令人感到悲伤,我独自坐在空荡的房间里,感到无比的寂寞。
霜气使门前的柳树暗淡失色,寒露的晶莹滑动了井边的梧桐树枝。
我的才能不是为了世俗而用,因此我应该早早地归隐。事情并不牵扯我心,所以我常常行动迟缓。
我更想搬家到竹林深处,不让俗人知道我的姓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秋日小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深沉的情感。首联“秋来风物总堪悲,寂寞空斋独坐时”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心境,秋风萧瑟,万物凋零,诗人身处空荡的小屋,独自一人,心中满是寂寥与哀愁。颔联“霜气暗凋门柳色,露华寒动井梧枝”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冷寂。霜气笼罩,柳叶失去了往日的生机,露珠在寒风中轻轻摇曳,梧桐树枝条随风轻摆,这些景象无不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凄美。颈联“才非用世归须早,事不萦心起每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能与命运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或许并不适合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追求功名利禄,因此内心渴望早日归隐,远离尘嚣,过上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尾联“更欲移家深竹里,不教姓字俗人知”则是诗人理想生活的具体描绘。他希望将家迁至竹林深处,远离世俗的纷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让自己的姓名不为世人所知,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孤独、哀愁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林文俊

128首
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修。有《方斋诗文集》

猜您喜欢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次筠轩诗韵
元·马臻
幽轩列万竹,惬此冲澹襟。乃知心迹远,不在山林深。客散动秋影,鹤归分夕阴。至乐寓言外,任鼓昭文琴。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五)
南北朝·鲍照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夕阳
清·塞尔赫
东隅一望远烟生,自顾头颅感未平。暗送马蹄催倦客,明随鸦背上高城。三春雨后花无赖,九月风前叶有声。独坐闲阶惜余景,桑榆满眼不胜情。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七)卜筑西坞
宋·程俱
出处初漫浪,淹留失佳时。时英尽珠璞,宁复见谁差。一去四十年,伏枥久已疲。幸此岁将暮,穿云弄清漪。窈窕烟坞中,苍阴昼森垂。兹焉寄茅屋,横仄任所宜。谷口蘙杉竹,柴门畏人知。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