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言
怀
秋
宇
澹
无
云
,
荧
荧
河
汉
长
。
街
头
人
语
寂
,
明
月
照
我
床
。
客
子
夜
不
寐
,
揽
衣
起
徬
徨
。
中
庭
凉
露
积
,
绕
砌
鸣
寒
螀
。
因
之
百
感
集
,
中
宵
涕
沾
裳
。
江
南
八
月
交
,
稻
熟
已
堪
尝
。
况
复
秋
风
起
,
还
忆
鲈
鱼
乡
。
朋
友
讶
不
归
,
寄
我
书
数
行
。
为
言
东
邻
叟
,
相
约
候
耕
桑
。
岂
不
念
离
居
,
时
哉
未
忍
忘
。
誓
将
拂
衣
去
,
回
首
市
尘
黄
。
秋景
怀乡
情感
节序
写月
思友
田园
抒情
写鸟
秋天
译文
秋天的天空清澈无云,银河闪烁着长长的光芒。
街头的喧嚣声已经消失,明亮的月光照在我的床上。
旅居他乡的人在夜晚无法入睡,披上衣服起来彷徨。
中庭积聚着清凉的露水,环绕着台阶的是寒蝉的鸣声。
因此心中百感交集,半夜里泪湿衣裳。
江南八月时节,稻谷已经成熟可以品尝了。
更何况秋风已经吹起,更加让人怀念家乡的鲈鱼。
朋友对我长时间不归感到惊讶,寄来几行书信。
信中说东边的邻居老人,相约一起耕种桑树。
难道不想离开这里吗?只是时机尚未到,不忍忘记。
我发誓将要拂去衣尘离开这里,回首望着这市井的尘土和黄色。
赏析
这首《秋夜言怀》由明代诗人林文俊所作,描绘了诗人于秋夜的内心独白与情感波动。首先,诗的开头“秋宇澹无云,荧荧河汉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秋夜图景,淡雅的天空没有浮云遮挡,银河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这样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清冷而深远的基调。接着,“街头人语寂,明月照我床”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只有明月的光辉洒在诗人的床上,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静谧。“客子夜不寐,揽衣起徬徨”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状态——夜不能眠,披衣而起,在屋内徘徊。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失眠,更暗示了他内心的纷扰与不安。“中庭凉露积,绕砌鸣寒螀”通过描述庭院中的凉露和寒螀(蟋蟀)的鸣叫,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凄清氛围,同时也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因之百感集,中宵涕沾裳”则是情感的爆发点,诗人在这静谧的夜晚,百感交集,泪水不禁湿透了衣裳。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接下来,“江南八月交,稻熟已堪尝。况复秋风起,还忆鲈鱼乡”转而回忆起江南的秋日美景与家乡的味道,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稻谷成熟,秋风起时,诗人仿佛又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品尝到了家乡的鲈鱼,这份情感既甜蜜又苦涩。“朋友讶不归,寄我书数行”则透露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身处异乡,但朋友的关心与问候依然温暖着他的心。最后,“为言东邻叟,相约候耕桑。岂不念离居,时哉未忍忘。誓将拂衣去,回首市尘黄”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决心。他希望像东邻的老人一样,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虽然心中挂念着离别之苦,但诗人并未忘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誓言要离开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夜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家乡的深深怀念,更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决心。诗中充满了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林文俊
128首
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修。有《方斋诗文集》
猜您喜欢
松下
明·汪礼约
宿昔探幽事,夷犹过草塘。薜衣秋去纫,华佩雨来香。石菌从儿供,溪莼问客将。閒云与沙鸟,一酌忘斜阳。
栖贤山居十首(其九)
明·释函是
病骨怜秋夜,夜长不可眠。久疏芦菔味,惭愧白云禅。开户望霜月,随身过野田。晴空山势耸,一雁入寒烟。
游乾明分韵得山字
宋·陈造
一从隽轨得追攀,日日江皋倒载还。贪向诸公论友义,未容老子忆家山。酒边鲸吸仍畴昔,笔底羊肠出险艰。莫便樽前话分袂,此心不与石俱顽。
秋夜独坐答张南山
清·江之纪
落叶萧骚秋气深,无情星汉自西沈。四边蛩语喧墙角,一线镫光透竹阴。元亮诗篇形赠影,南华身世目怜心。多愁奈尔张平子,说起归田忆故林。
蝉
清·张问陶
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遍依碧树终无定,强伴金貂恐未宜。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
秋兴
唐·吴融
微雨过菰苇,野居生早凉。襟期渐萧洒,精爽欲飞扬。鱼买罾头活,酒沽船上香。不缘人不用,始道静胜忙。
题画
明·刘泰
千峰落日阴,闪闪鸦飞尽。隔树暗鸣泉,苍茫路难认。何处远归樵,山花红插鬓。
杂兴四首(其三)
宋末元初·方一夔
满目风埃落日低,拳支醉颊面山西。平堤树密欲藏寺,古渡舟横不碍溪。渺渺几竿秋水净,哑哑三匝夜乌啼。老来独有诗情在,口占新晴付小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