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弟
君
典
搔
首
飞
蓬
四
载
馀
,
尔
音
听
玉
几
回
虚
。
天
边
雁
阵
都
成
字
,
壁
上
蜗
涎
宛
作
书
。
露
草
侵
阶
苍
藓
滑
,
烟
罗
绕
径
绿
筠
疏
。
何
堪
骨
肉
同
寥
落
,
南
北
无
由
慰
索
居
。
写景抒情
秋节怀古
思乡思念
骨肉亲情
译文
第一句“搔首飞蓬四载馀,尔音听玉几回虚。”翻译成白话文是:“我像飞蓬一样四处漂泊已有四年多,你的声音仿佛从玉中传来,却只听得几次空响。”
第二句“天边雁阵都成字,壁上蜗涎宛作书。”翻译为:“天边的大雁排成行,仿佛在书写着什么字样;墙上的蜗牛留下的涎液,宛如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
第三句“露草侵阶苍藓滑,烟罗绕径绿筠疏。”翻译为:“露水沾湿的草儿侵占了台阶,苍老的苔藓滑腻难行;烟雾缭绕的小径旁,绿色的竹林稀疏有致。”
第四句“何堪骨肉同寥落,南北无由慰索居。”翻译为:“怎么能够承受亲人同遭落魄流离的境遇呢?我们分别在南北两地,无法相互慰藉这独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德琏所作的《寄弟君典》。诗中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弟弟的深切思念。首联“搔首飞蓬四载馀,尔音听玉几回虚。”以“搔首”和“飞蓬”描绘出诗人长时间的焦虑与不安,以及对弟弟音讯的渴望。这里的“玉”字,既指珍贵的玉石,也暗喻弟弟的珍贵,而“几回虚”则表达了诗人多次期盼弟弟的消息却一次次失望的心情。颔联“天边雁阵都成字,壁上蜗涎宛作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天边的雁阵比作传递信息的使者,将壁上的蜗涎比作弟弟留下的文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弟弟消息的期待和想象。颈联“露草侵阶苍藓滑,烟罗绕径绿筠疏。”通过描写露水、青苔、烟雾和翠竹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尾联“何堪骨肉同寥落,南北无由慰索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无法团聚的深深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因分离而产生的孤独和哀愁。
朱德琏
2首
德琏,鄞士人吴岳生之妻
猜您喜欢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寄顾荃士太史
清·何其超
见日值君病,别来弥复思。闭门晚花落,曳杖青山期。世味归田录,秋怀愈疟诗。故人如问讯,心事岳云知。
邓远游以浦阳改剧槜李孟秋有事棘垣不佞邂逅湖上二律志喜(其一)
明·胡应麟
黄金台下赋河梁,两见栽花越峤傍。舄化双凫离瀫水,琴携一鹤度钱塘。雄谈自许千秋合,痛饮那能十日忘。莫诧重垣霜色里,缤纷桃李候门墙。
烛影摇红·甲寅除夕
清·况周颐
问讯梅花,早春消息残寒外。小窗儿女自团圞,幽恨凭谁解。往事思量莫再。隔朦胧、金炉翠霭。为谁诗鬓,苦恨消磨,年年春在。鬯好屠苏,引杯不分愁如海。椒红柏绿总依然,谁念朱颜改。.....
送西域丁鹤年兵后还武昌省亲墓(其一)
明·来复
寇乱移家去鄂城,白头重到影竛竮。田归东里新编甲,墓指西人旧姓丁。樵牧不侵经世变,松楸无祭泣山灵。野棠花落啼鹃急,一酌椒浆老泪零。
凤凰台上忆吹箫·月
明·俞彦
璧影欹悬,冰轮初就,凄清乍人帘钩。想桂宫帝子,甚处空浮。望断青天碧海,今夜里、多在琼楼。微飔动,露华凝玉,雾縠生秋。悠悠。几多恨也,千百种心窝,一霎眉头。向素娥遥诉,私忖.....
浣溪沙(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冒广生
梦逐梨云春已归。素馨斜畔月如眉。书将花片惜依依。心事分明银烛见,欢情约略锦屏知。珠江流不尽相思。
寄王辰玉
明·陈继儒
明月在高树,绕庭歌考槃。谷风自容与,古调太清寒。念子令人远,劳心及夜阑。平生不识路,何以梦长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