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边塞
寒冬
人民疾苦
自然
景色

译文

熊罴在东方怒吼,虎豹在我西方哀鸣。
我身后鬼魅长啸,前方狨猴又发出悲啼。
天气寒冷,白天昏暗无光,山路遥远难以辨识。
驾车驶向石龛,寒冬时节仍可见到彩虹和霓霞。
是谁砍伐竹子,他的悲歌飘上云端梯子。
做官只为采集美箭,五年来供应朝廷的膳食。
可惜直竹已尽,无法满足日常所需。
渔阳的骑兵为何突然到来,惊扰了百姓安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命境遇的描写,抒发了内心的忧虑和悲哀。熊罴、虎豹等猛兽的吼叫,形成了一个威胁四周的环境,而鬼魂般的长啸和狭獾的啼咬,更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恐怖感。这一切都映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孤独。天气的寒冷和昏暗,以及山路的遥远和迷茫,都象征着诗人的心境。石龛下的车辆行驶,仲冬时节出现的虹蜺(一种类似彩虹但颜色较淡的自然现象),则是对现实中的不易和美丽的一种描绘。伐竹者悲歌上云梯,是诗人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感慨,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高远与孤独之感。为官采箭,五岁即供梁齐,则是诗人对于个人生命历程和社会角色之间关系的思考。最后,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是对生活艰辛和物资匮乏的无奈。而渔阳骑的出现,以及飒飒惊烝黎的描写,则是诗人对于外界干扰和生命威胁的一种恐惧。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内心世界,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怀的杰作。

杜甫

1462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代景大夫舟自五屯所至永安州之作(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路失三江口,身随独木船。雨淋衣总透,冰裂手长拳。士苦寒披甲,村荒夜控弦。行行射生物,粮尽赖豚肩。
赠陈箓士
宋·李龏
青囊传宝箓,龙虎度师家。短褐烟霞满,离山岁月赊。不愁生白发,自解死朱砂。远向华阳去,言寻蔡少霞。
晓发紫荆关
清·周星誉
曙角散边声,重关俯杳冥。雁群低砦墨,马色接天青。日驭回西极,云开见北庭。九京松柏树,萧飒不堪听。
光风霁月观鸬鹚聚滩下搜猎慈惨已而坐岁寒见盆池中鱼浮沉自得
宋·钱时
出没云根上下浮,蘸蒲清溜十分幽。前滩乌鬼能撩乱,争似盘鱼得自由。
早行河源
明·张家玉
野外燐飞闪闪明,奇鸧相叫互悲声。沙场满眼英雄骨,独有流波咽不平。
忆昨呈元老
宋·吴则礼
忆昨参戎幕,交情子独真。共为关塞客,各负水云身。迹远金闺藉,衣沾玉垒尘。雕鞍暮横槊,锦幄晓行春。隐几军书断,登楼陇月新。鸣笳孤障底,落雁古河滨。鲁酒寒醅薄,燕姬翠黛频。沙.....
春阴
宋·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
唐·皇甫冉
烽火惊戎塞,豺狼犯帝畿。川原无稼穑,日月翳光辉。里社枌榆毁,宫城骑吏非。群生被惨毒,杂虏耀轻肥。多士从芳饵,唯君识祸机。心同合浦叶,命寄首阳薇。耻作纤鳞喣,方随高鸟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