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秋
日
居
田
园
有
感
霏
霏
轻
霭
薄
朝
晖
,
又
见
凉
飔
一
叶
飞
。
气
早
畴
官
已
应
闰
,
天
移
星
火
欲
流
辉
。
黍
苗
遍
野
劳
歌
少
,
杞
菊
成
畦
生
事
微
。
谁
谓
门
闲
可
罗
雀
,
秋
风
转
觉
雀
来
稀
。
写景
秋天
田园
抒情
节气
立秋
译文
清晨的薄雾轻轻地笼罩着,霏霏的雨气让朝阳也显得有些朦胧,同时感到一丝凉意,一片叶子在微风中飘落。
官员们早已开始工作,为应对闰月而作出的安排也已准备就绪。夜空中的星火缓缓流转,仿佛预示着新的光辉即将到来。
田野上金黄的黍苗遍布,虽然劳作的歌声不多,但农夫们正辛勤耕耘。枸杞和菊花在田地里成片生长,这象征着微小而平凡的生计。
谁说门前冷清得连麻雀都不来?然而在秋风中,却觉得连麻雀也稀少地来到这里。
赏析
这首明代施渐的《立秋日居田园有感》描绘了诗人立秋时节在乡村的所见所感。首句“霏霏轻霭薄朝晖”以轻雾和淡淡的晨光渲染出秋天清晨的宁静与清新,展现了初秋的朦胧美。次句“又见凉飔一叶飞”则通过飘落的一片叶子,传递出季节更替的凉意和时光流逝的感触。“气早畴官已应闰”写出了农人们根据节气调整农事,顺应闰月的变化,体现了古代农民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智慧。“天移星火欲流辉”借星辰移动暗示夜幕降临,星光闪烁,预示着丰收的希望。“黍苗遍野劳歌少”描绘了田野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农人们虽然辛勤劳作,但歌声稀疏,显示出他们对生活的辛勤和朴素。最后一句“秋风转觉雀来稀”以秋风渐起、麻雀减少,寓言世事变迁,门前冷清,反映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淡淡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秋时节田园风光,融入了农事活动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代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和人生哲理。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