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写山
春天
写鸟
佳节
传赞
名胜
山水
场景

译文

弯弯曲径通向幽静的地方,攀着藤蔓渡过石桥。
松声和山风衬托着古老的寺庙,砍柴的小路穿过重霄的云雾。
找到残破的石碑,询问僧人的旧事,山中的鸟雀也向客人招手示意。
青翠的山色绵延不绝,远方的春树和万家灯火遥遥相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敬亭山翠云寺的游览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首联“曲径通幽僻,攀藤渡石桥”,开篇即以曲折的小径和攀藤过桥的行动,营造了一种深入幽静之境的氛围,暗示了探索未知的旅程。颔联“松风寒古寺,樵路出重霄”,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深邃。松林中的风声显得格外寒冷,似乎在诉说着古老寺庙的历史故事;而远处的樵夫小径,蜿蜒向上,仿佛通往天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颈联“废碣寻僧话,山禽向客招”,诗人通过寻找废弃碑碣与僧人交谈的情景,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对自然界的敏感。同时,山中飞禽的鸣叫,似乎是对来访者的欢迎,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尾联“空濛青不尽,春树万家遥”,以广阔的视角收束全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绿意绵延的景象。远处的春树连绵不绝,延伸至遥远的地方,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文历史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您喜欢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登北高峰一首
宋·周紫芝
鼓楫去故里,携孥客东吴。湖山森照耀,鱼鸟相嬉娱。举目见两高,欲上徒嗟吁。人言不可往,无路登云衢。尽力贾馀勇,遂复酬宿逋。白鸟入苍烟,灭没在太虚。晓日沸晹谷,万川纳归墟。海.....
舟溯胥江闻何太史迟予峡山(其二)
明·陈子壮
春山非一邱,春水岂同流。不谓临歧别,翻成选胜游。寄将黄翠雨,泛此白沙鸥。云鹄还相见,飞来最上头。
游清源洞
宋·释圆悟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峰,万窍响飕飕。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疏.....
人日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
唐·李适
朱城待凤韶年至,碧殿疏龙淑气来。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林香近接宜春苑,山翠遥添献寿杯。向夕凭高风景丽,天文垂耀象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