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田园
情感
亲情
咏物
动物
春景
劳动场景

赏析

这首《采桑行》描绘了江南农村妇女忙碌采桑的生动场景,展现了古代农耕社会中女性劳作的艰辛与勤劳。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村民们的生活状态。首句“江南春水清如蓝”,开篇即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美景,水色清澈,仿佛碧蓝的宝石,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和谐宁静的基调。接着,“村村妇女携筐篮”一句,点出了劳动的主体——勤劳的乡村妇女们,她们肩挑重担,穿梭于田野之间,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柔桑已采仓庚老”描绘了采桑的季节特征,仓庚鸟的叫声标志着春天的深入,而此时桑叶已经成熟,是采桑的最佳时期。接下来,“听歌桑韦又再三”则通过歌声的描写,增添了劳动过程中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妇女们在劳作之余,仍不忘享受生活的乐趣。“头眠甫过浑调息,二眠三眠心亟亟”描述了采桑的辛苦与紧迫,头次睡眠刚过,妇女们便开始忙碌,直到二眠、三眠之时,心中仍充满急切,体现了她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家人的责任。“扎山历乱呼平明,素手纤纤那敢惜”写出了清晨劳作的情景,妇女们在黎明前就开始忙碌,她们的手虽纤细,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体现了她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薄暮归迟忧蚕饥,饲蚕弗省儿饥啼”则揭示了妇女们在劳作与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与牺牲,她们担心蚕儿饥饿,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啼哭,展现了她们作为母亲的无私与辛劳。“叶声宛转入清听,松风闸水两依稀”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进一步渲染了劳动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妇女们在劳作中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缲丝晴日茅檐下,大车小车争呕哑”描绘了妇女们在晴朗的日子里,在茅屋下进行缫丝的场景,大车小车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热闹与繁忙。“蚕女何曾著一丝,曳向青楼斗妖冶”以夸张的手法,对比了蚕女们在劳作时的朴素与在青楼中展现的妖冶,突出了她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转换,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江南农村妇女采桑的辛勤与智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与社会角色中的多重身份与复杂情感,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春暮过荥泽山下
清·陈以豫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閒云笑我忙。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织图二十四首(其十八)祝谢
宋·楼璹
春前作蚕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虽云事渺茫,解与民为福。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