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田园生活
咏物哲理
惜时抒情
借物喻理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叶绍翁的作品,名为《寓居(其二)》。从这短短几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淡泊明志、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无酒难留客,借书方入城。”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他不以宴饮为乐,而是通过借阅图书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里的“借书”也许反映出诗人的读书欲望和渴求知识的心情。“洗衣知水落,贪睡畏窗明。”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闲适。他通过洗衣来感知自然界的变化,同时又表达了对清晨阳光的畏惧,因为它打破了他的安眠。“野竹藤缠杀,枯枝草寄生。”这一联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赞美。诗人通过对野竹与枯枝之间关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十年林下隐,差觉世缘轻。”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长时间隐居山林后,对尘世纷争的淡漠。他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清净,他开始体会到世间万物皆有其自然之道,不必过于介意。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以及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叶绍翁

54首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猜您喜欢

野兴四首(其一)
宋·陆游
来日无多去日遒,朱颜那肯为人留。檐声点滴无时雨,野气苍茫极目秋。朝出钓鱼来北渚,夜耕驱犊上西畴。此心所要常无愧,寂寞衡门死即休。
夏日四首(其三)
宋·陆游
平明一浴汗无馀,坐觉胸中合太虚。舂玉作糜天所赐,不妨数箸进山蔬。
幽栖
明·顾猷
四十为渔长水西,汀兰沙鸟共幽栖。雨馀篱落经蛛网,风静檐牙上燕泥。欲醉且图元亮酒,长贫一任少陵妻。苔矶倦倚还持钓,莫管柴门日色低。
壬寅新春
宋·陆游
半生常是道边人,岁晚初收事外身。浊酒一杯聊永日,小园三亩亦新春。尚无枕寄邯郸梦,那有衣沾京洛尘。门外烟波三百里,此心惟与白鸥亲。
王九山提刑于子城西旧宅累石作小阜见示五言因次韵奉呈
宋·薛嵎
幽怀随所寓,数石几窗前。荆棘傥迷道,山林空浩然。云生宁择地,龙处即为渊。谁谓达观士,终当违市廛。
夏日閒居
明·谢晋
未老先疏懒,间眠爱竹阴。石边床几净,风外芰荷深。嗜酒从家寠,攻诗带病吟。幽居邻古寺,长日有僧寻。
上王京兆(其四)
宋·赵鼎臣
少见奸人探赤白,都无恶少掷枭卢。西邻礿祭东邻学,看却肥牛不敢屠。
次韵陈君俞携酒见过
宋·李之仪
野人欣莫逆,君子戒多上。幸尔违朝市,聊复图蕙帐。薄田几负郭,山水分背向。巾车俯秋成,舒啸会随杖。吾友真可人,轻舟数相访。投怀失枯槁,达意信摇荡。时哉固难得,触境沈波浪。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