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夏天
写花
大自然
描述寺庙氛围
植物描述
动物观察

译文

将船停泊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之上,景色在斜阳的映照下更显美丽。
流水如珍珠般坠落,残花像锦绣般在空中纷飞。
白云与我同行,香气四溢的鸟儿在轩窗旁盘旋。
抚过井边的松树,它的枝叶倾泻下来,就像是在衣上覆盖了一层苔藓。
池水清澈透明,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见人影,竹林翠绿环绕形成屏障。
与高僧交谈后,我继续前行,林梢间月亮已升起,我带着月色归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惠山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首联“维舟上重巘,景物近斜晖”,开篇即以动态之舟引入,随后诗人登高远眺,夕阳余晖映照下的景色显得格外迷人。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向往。颔联“流水连珠落,残花碎锦飞”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流动的溪水比作串串珍珠,飘落的花瓣则如斑斓的锦缎在空中飞舞,形象地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知和赞美之情。颈联“白云随步武,香鸟傍轩扉”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白云仿佛跟随诗人的脚步,香鸟围绕着门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拂井松倾盖,缘崖藓上衣”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拂过井边的松树似乎在倾诉,攀缘崖壁的青苔如同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最后两联“池光清可鉴,竹色翠成围”描绘了池塘清澈的水面如同明镜,倒映着四周翠绿的竹林,形成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平静与和谐状态的象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游历惠山时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昼长
明末清初·屈大均
昼长人事外,琴静一溪风。亲客劳蛛子,宜男得鹿葱。柳疏烟易度,花密月难通。不奈流莺好,声声绿酒中。
宝应湖望莲花盛开
明·卢龙云
积水重湖满,新蒲绿叶齐。荷花香十里,宛似若耶溪。
潼川夏日游琴泉寺同遂宁李明府作
清·张问陶
人天无故物,萧寺亦更名。留佛看今古,笼诗写性情。花繁迷碣影,山静觉琴声。笑谢同游客,观空句又成。
课儿联(其三五一)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
松外山亭峭;荷边水槛芳。
镜湖曲(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风月满湖凉,芙蕖香复香。浣纱人不见,化作紫鸳鸯。
昼夜乐·同郁彝斋鼎钟、施可斋英兄莲舫集金沙港赏荷
清·黄燮清
游人合是风吹聚。共领略、林泉趣。四围山色飞来,都被酒杯承去。水外烟痕烟外树。衬数点、画中楼宇。随意放中流,好寻他鸥鹭。木兰船系垂杨渡。正红衣、隔秋浦。两般酒气花香,别有醉.....
甘谷以七月二十七日始出门过予,是日予斋中秋蕙忽放蕊一枝,即去年甘谷所移置也。秋蕙之放,率在重九以后,今先期早发,又适当甘谷病后出门之日,其为瑞审矣。即席呼画师绘图,得七律三章(其二)
清·全祖望
展七曾闻乞巧赊,应怜鹿鹿度年华。重陈旧雨浑如梦,细看新茎未及瓜。天教国香呈瑞种,我矜地主有灵葩。从今画院添佳话,郑赵风流未足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