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
巳
岁
除
作
(
其
一
)
避
地
飘
摇
未
定
栖
,
贫
家
骨
肉
满
中
闺
。
去
年
左
氏
三
媛
在
,
明
岁
商
瞿
五
子
齐
。
梅
实
早
从
冬
至
结
,
莺
雏
休
待
立
春
啼
。
街
头
花
胜
无
钱
买
,
黄
口
牵
衣
向
小
妻
。
亲情
写景
梅花
节日
咏物
冬季
思乡
闺怨
贫家生活
译文
避难之地飘摇不定无定所,家贫但中闺(或指家庭内)充满骨肉之亲(指亲人众多)。
去年家中三名女子(左氏三媛)都在,明年商瞿(古代的贤人)五子将齐聚一堂。
梅子在冬至时节就早早地结了果实,黄莺的幼鸟也不必等到立春再啼叫。
街头上的花虽然美丽,但我却无钱购买,只能看着我的孩子牵着衣角向我的妻子撒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时期普通人家的生活境况,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家庭成员的深切关怀。首句“避地飘摇未定栖”点明了主人公因战乱或政治动荡而四处流离,生活没有固定居所的状态。接着,“贫家骨肉满中闺”一句,揭示了尽管生活贫困,但家中充满着亲人,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团聚。“去年左氏三媛在,明岁商瞿五子齐”两句运用典故,左氏三媛和商瞿五子分别指古代家族繁盛的典范,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兴旺的向往和期待。同时,通过对比去年和明年的状况,暗示了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梅实早从冬至结,莺雏休待立春啼”这两句自然景象的描写,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生命的成长与希望。梅花在冬至时结实,象征着即使在严寒中也能孕育生机;莺雏不需等到立春才啼叫,意味着生命的力量与活力。最后,“街头花胜无钱买,黄口牵衣向小妻”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然心系家人,甚至为了家人愿意付出一切。街头的花朵虽美,却因贫穷无法购买,只能由孩子牵着衣角向妻子表达心意,这一细节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深情与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动荡年代普通家庭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们在困境中对亲情、希望与未来的执着追求。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临江仙·除夕狱中寄忆
明末清初·龚鼎孳
不记今为何夕,隔墙钟鼓催春。逞风花草太无因。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料是红闺初掩,清眸不耐罗巾。长斋甘伴鹔鹴贫,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
除夜客怀
明·浦源
火冷空斋夜掩霜,明朝新岁在殊方。故乡亲老谁相守,独对寒灯泣数行。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南康除夜(其一)
明·郭奎
去年马上折梅花,今夕匡庐度岁华。风雪苦寒如北土,每因时节恨无家。
梅花落
明·蒋山卿
才见梅花发,飘零树又空。萧萧愁对雪,片片恨因风。塞外春应少,闺中信未通。谁家吹玉笛,明月满帘栊。
正月三日饮玉成宅得冬字
明·左光斗
庭院深深乐事重,雨馀滑屐更相从。屯云古树依城湿,著席寒梅照眼浓。语燕流莺声渐遍,远山高阁望全封。醉来忘却经三日,谈笑依稀似去冬。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