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斛
珠
·
乞
某
子
作
树
古
肥
今
瘦
。
三
真
六
草
多
仙
授
。
银
钩
趸
尾
人
争
购
。
一
幅
鹅
溪
,
为
写
兰
亭
就
。
笔
虎
如
今
谁
怒
手
。
天
门
龙
跳
争
驰
骤
。
墨
涛
翻
处
蛟
螭
斗
。
更
乞
惊
鸾
,
字
字
教
如
斗
。
赞美书法
写物表意
笔墨技法
怀旧抒情
冬季
译文
古代的书法风格丰满肥硕,而现在的书法则显得清瘦有力。三真六草这些书体大多是天赋所授。人们争相购买那些像银钩和赪尾一样的书法作品。
画有如一幅鹅溪美景,就是为了仿写《兰亭集序》而生。谁的手能够如笔下虎一般愤怒而有力?
天门下龙飞凤舞般的笔法在竞相奔腾。墨水像海浪般翻腾,蛟龙与麒麟在此斗争。
更令人惊叹的是那如惊鸾般的字迹,每一个字都教人感到其力量如斗大。
赏析
这首词以“古肥今瘦”开篇,巧妙地将书法风格的演变与时间的流逝相联系,引出对书法艺术的深邃思考。接下来,“三真六草多仙授”,既赞美了古代书法大师们的高超技艺,也暗示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银钩趸尾人争购”,描绘了古代书法作品的珍贵与追捧,反映出人们对艺术价值的认可。“一幅鹅溪,为写兰亭就”,通过具体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书法与自然美景的和谐交融,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意境营造。“笔虎如今谁怒手”,以“笔虎”比喻书法的雄健有力,同时也提出了对当代书家能否继承并发扬前辈精神的疑问。“天门龙跳争驰骤”,进一步渲染了书法艺术的动态美,仿佛龙腾云海,充满活力与激情。“墨涛翻处蛟螭斗”,生动描绘了书法作品中墨迹流动的壮丽景象,蛟龙与螭龙在墨海中争斗,既是对书法技巧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创造力的颂扬。“更乞惊鸾,字字教如斗”,最后以“惊鸾”喻指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如同振翅欲飞的鸾鸟,强调了书法艺术的精妙与独特。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还蕴含了对传统与创新、个人技艺与时代精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腊日偶书
宋·赵立夫
近日斗侵寅,南天雪不成。梅梢动生意,禽鸟弄春声。鬓逐年华换,身资药力轻。听传吴蜀事,对酒不能倾。
酬孙典籍仲衍见寄
元末明初·王佐
忆昨交游日罄欢,清时曾议共弹冠。春风草檄将军幕,夜月联诗羽客坛。江海只今来远信,云霄无复望飞翰。惟应剩酿陶尊酒,迟尔归来共岁寒。
岁暮病怀赠梦得
唐·白居易
十年四海故交亲,零落唯残两病身。共遣数奇从是命,同教步蹇有何因。眼随老减嫌长夜,体待阳舒望早春。新乐堂前旧池上,相过亦不要他人。
除前同会宅师诸子酌
明·黎遂球
绿鬓长于腊,烧灯且互看。香烟曳梅落,山色捲帘寒。苦见七星转,狂乃数斗乾。惟应共贫贱,尊酒戏季残。
李泰发雪中见过有绝句次日会叔问舍和酬三首(其三)
宋·程俱
二公才业尽台莱,并辔天衢昔屡陪。自笑摧颓无复理,寸心衰谢等寒灰。
拜星月慢
清·蒋春霖
腊酒馀寒,春灯残雪,地僻还闻箫鼓。帖翠黏红,是年时情绪。念前梦,顿觉、啼痕唾碧都化,半渍征衫尘土。马影鸡声,又韶华催暮。隔帘栊、旧是相思路。阑干角、似有东风度。便觅象管鹅.....
次韵工部兄除夕见寄三首(其二)
宋·葛胜仲
霜毛垂领病摧颓,岁晚流年四秩催。一自贬官瞻日远,两经除夕叹星回。梅吹画角馀寒尽,柏欲飞觞暖律来。岁莫日斜还隐几,心同白傅守寒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