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至
(
其
一
)
老
至
贫
逾
甚
,
无
营
但
昼
眠
。
瓶
馀
陶
氏
粟
,
杖
少
阮
家
钱
。
妻
子
同
饥
渴
,
琴
书
欲
弃
捐
。
黄
花
不
肯
放
,
留
待
酒
如
泉
。
抒情
惜时
贫苦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贫穷的老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活困顿、精神苦闷的画面。首句“老至贫逾甚”,开门见山,点明了主人公的年龄与贫困状况,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接着,“无营但昼眠”一句,看似轻松,实则透露出无奈与逃避,老人在贫困中只能通过昼眠来暂时忘却生活的苦难。“瓶馀陶氏粟,杖少阮家钱”两句,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陶潜和阮籍,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以及对物质匮乏的无奈。“妻子同饥渴,琴书欲弃捐”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在贫困面前,连琴书这样的精神寄托也难以维持,反映出生活的沉重与精神世界的空虚。最后,“黄花不肯放,留待酒如泉”一句,以自然界中的秋菊不凋为喻,象征着老人虽身处逆境,仍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借酒自慰,反映了在艰难时刻寻求心灵慰藉的无奈之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人贫困生活的真实描绘,展现了其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苦涩。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闭关
唐·白居易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掩关来几时,髣髴二三年。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
雨后登城上亭
宋·朱翌
何堪湿热坐支离,且就虚凉看剧棋。避雨唯应急走耳,登城愿丐少休之。江山政此成三绝,耳目醒然亦一奇。突兀小亭吾画箧,真形妙境恣君窥。
食牛炙
宋·李之仪
西来谁为炙牛心,惜事拘文不敢寻。岂谓邻邦无百里,骤令馋口得千金。登台未论前人比,扪腹翻惊用思深。从此耒阳休吊古,便思白酒与同斟。
学书十绝(其三)
宋·李之仪
未逢四祖且堆堆,才见龙潭眼便开。龙去潭空人自老,衔花百鸟漫飞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