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使
竿
使
写景
咏物
抒情
爱情
赞颂
怀古
写水
地点
节日
春花秋景

译文

柳丝长而柳丝更长,但即使是长长的柳丝,也难以拴住紫鸳鸯。
紫鸳鸯随落花飞舞而去,使我牵扯柳丝却只感到无尽的惆怅。
让我追寻那鸳鸯鸟的踪迹,它飞向东湖的浩渺之处。
更加怜爱那鱼尾般的红叶,不在乎竹竿的长短。
佳人突然从罗浮而来,她身怀梁陈两代的才华。
她的衣着云霞般美丽,绣着五彩斑斓的蝴蝶图案。
她风度翩翩地带着众多艺人,演奏出的曲子在边疆都为人传唱。
这些曲目有的庄重大方,有的婉转有趣,每个儿童都能学以致用。
那位渊博而文雅的君子,最懂得音律之美,他下楼船,还带着琴。
他弹奏的《离骚》句法新奇,弹唱三百曲更是情深意切。
在空闲的时候,他只想寻找高洁的隐士。看,荷叶荷花映衬着政务官员们。
有人笑他像葛稚川一样写书,只是说一些神仙虚无之事。

赏析

这首《东湖篇赠高明府》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东湖的美景以及对高明府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高明府的敬仰之情。首先,诗的开头以“柳丝柳丝长复长”起笔,通过柳丝的绵延不绝,引出对东湖景色的描绘。接着,“虽长难系紫鸳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捕捉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东湖的美丽如同鸳鸯般珍贵而难以触及。随后,“鸳鸯飞逐落花去,使我攀丝空断肠”进一步渲染了东湖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哀愁。接下来,诗人转向对高明府的赞美,以“使君欲执鸳鸯鸟,来向东湖临浩渺”描绘了高明府的雄心壮志与对东湖美景的向往。接着,“更怜鱼尾红筛筛,不惜竹竿长袅袅”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高明府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尊重。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引入了“佳人忽自罗浮来,中有梁陈多丽才”的场景,不仅赞美了佳人的美貌与才华,也暗喻了高明府对于人才的重视与接纳。接下来,“云霞被服三铢剪,蝴蝶文章五色裁”以云霞与蝴蝶为喻,进一步赞美了佳人的服饰与才华的绚丽多彩。最后,诗人通过“风流携得诸伎乐,娥郎一曲传边朔”描绘了佳人与高明府共同参与的音乐盛宴,不仅展现了他们的风雅与才华,也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与传播。整首诗在赞美东湖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高明府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与精神的敬仰与赞美。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