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星
岩
玲
珑
数
岩
穴
,
明
灭
一
烟
霞
。
石
乳
凝
为
石
,
花
光
散
作
花
。
莓
苔
多
绿
字
,
蝙
蝠
是
丹
砂
。
散
带
寻
仙
迹
,
行
行
磴
道
斜
。
写景
地点
咏物
山水
石洞
花鸟
古迹
秋
赞美
寻仙
译文
译文:奇峰之间有数个岩洞,其中明暗交替的烟雾和彩霞交织在一起。
译文:石乳经过时间的沉淀凝结成石头,而花朵的光彩则四处散开,如同鲜花盛开一般。
译文:莓苔上布满了绿色的字迹(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符号或文字),而蝙蝠则被视为丹砂(一种红色的矿物)。
译文:我解下腰带,寻找仙人的足迹,沿着蜿蜒的磴道缓缓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星岩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七星岩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首句“玲珑数岩穴”,以“玲珑”形容岩穴的精致与秀美,暗示了七星岩的奇峰异洞,引人入胜。接着“明灭一烟霞”,通过“明灭”二字,生动地描绘出烟雾缭绕、光影交错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石乳凝为石,花光散作花”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七星岩的自然之美。石乳在岩石上凝结成奇特的形态,仿佛自然界的艺术品;而花光则在阳光下散开,如同花朵般绚烂,赋予了岩石生命与活力。“莓苔多绿字,蝙蝠是丹砂”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相结合。莓苔上的绿色文字,或许是指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题记或诗句,增添了几分历史的韵味;而蝙蝠与丹砂的关联,则可能寓含着某种象征意义,或是对古代炼丹术的隐喻。最后,“散带寻仙迹,行行磴道斜”表达了诗人探寻七星岩中仙踪的渴望与行动。通过行走于斜斜的石阶,不仅体验了攀登的乐趣,也寓意着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星岩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人文元素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登庐山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瑶.....
湖寺拥碧轩
元·张雨
喧寂一尘隔,湖滨出宝坊。荷阴分补衲,水气杂烧香。书勘乌皮几,茵敷白?床。从来已公屋,诗客许徜徉。
灵岩寺
明·岑徵
翠微临震泽,云路背金阊。贝叶消前劫,天花散上方。一刻繁华地,千秋水月乡。山僧语兴废,风雨对绳床。
游清源洞
宋·释圆悟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峰,万窍响飕飕。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疏.....
次韵刘蔡仲秀才雪后登竹阁(其二)
宋·释道潜
君看楚峤耸巑岏,圭壁千层间翠岚。山后一峰尤秀拔,依稀还落剡溪南。
孤山
宋·谢翱
又冒晴丝向水涯,寒云冉冉护巾纱。能知绿鬓几回至,欲行黄冠此处家。已把掖垣等茅舍,不愁封禅对梅花。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