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湿
写景
地点
秋景
咏物
素琴
写水
洞庭湖
写风
山水

译文

在洞庭湖的周围,绿意浓密且静谧,被青翠的色彩所笼罩,林间松风徐徐,满林回荡。
无法看到那片白云,而阳光却与山峰深处交织在一起,仿佛相互陪伴。
听到有人住在毛女洞中,他时常会弹奏那把素雅的琴。
秋天到来时,他会摘取朱红色的橘子,霜露打湿了他的衣襟。

赏析

这首诗《怀同岑》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一幅空灵幽静的山林景象,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空翠洞庭阴”,以“空翠”形容山色的清新与深邃,暗示了诗人所在之地的幽静与远离尘嚣。接着,“松风吹满林”一句,通过松风的吹拂,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下文的静谧气氛做了铺垫。“白云不可见,日与数峰深”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深与神秘。白云的不可见,象征着高远与不可触及的美好,而“日与数峰深”则描绘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远处山峰上的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后两句“闻在毛女洞,时时拂素琴。秋来摘朱橘,霜露湿衣襟。”则转入对友人的思念。诗人想象友人可能在遥远的毛女洞中,弹奏着素琴,享受着秋天采摘朱橘的乐趣,而自己却只能在霜露中感受季节的更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减字木兰花·溪山夜雨,摹董北苑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睡云刚醒。大地山河慵不整。白屋清泉。可许闲人作地仙。矮亭修竹。鸡犬为留云里宿。亦可孤蓬。藏在冥蒙不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