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离别
动物
白鹭
写水
满江

译文

鹧鸪鸟在催促我,虽然只有未满十里路,但我仍缓缓地停船靠岸。我的忧愁并没有被风吹走。
不知是谁家的落花,落下的花瓣朝向离别之地堕落。我想要合上雨窗安心地看书和休息。
前方滩涂上,狂涛声作响。
满江的渔夫们都在争着划船,白鹭被惊吓得四处飞绕,穿越过座座青山。

赏析

这首《一斛珠》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其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离别与自然交融的画面。开篇“鹧鸪催我”,以鹧鸪鸟的叫声作为引子,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急切与不舍。接着“未十里、迟迟放舸”,在短暂的距离内,主人公却显得行动迟缓,这不仅仅是对行程的描述,更深层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愁心不逐风吹过”一句,将愁绪与自然界的风相对比,强调了愁绪的沉重与难以随风而去,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哀伤与无奈。紧接着“落花谁那。偏向离中堕”,通过落花这一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感伤。“欲掩雨窗当书卧”描绘了主人公想要躲避现实,寻求片刻宁静的愿望,但“又前滩、狂涛声作”,外部环境的动荡与内心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离别之痛的强烈与持久。“满江渔子争回柁,白鹭惊破,飞绕青山个”则以渔子忙碌归航、白鹭惊飞的景象,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满江的渔舟与青山的静谧形成对比,强化了离别后的孤寂与失落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离别之痛的深刻与复杂,以及人在面对离别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屈大均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