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
湿
西
写花
春天
赞颂
田园
情感
爱情
咏物
桃花

译文

夜雨刚刚停歇,林间的烟雾还未散去,显得湿润而朦胧。旧时的花朵再次吐露新的花蕊。
人们争相欣赏这满园的红花,不要说这艳丽的妆容不似其他。
露水凝重满溢,这是西方的花,明星的浆水。
喜爱玉盏盛取这芬芳的馨香,在温暖的地方自成陶醉。
将几朵花分给他人增添魅力,和叶子一起半簪云髻。
这些花朵如儿女的娇容一般美丽,再点缀上细致的绫罗绣被。
黄莺请不要掠走花朵,让片片的花香沾染泥土。
在屋角再种上多株花苗,恐怕灌溉会麻烦乡里的人们。

赏析

这首《东风第一枝·桃花》由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充满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开篇“宿雨初晴,林烟尚湿,旧花又吐新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旧花已谢,新蕊却在悄然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尽他人面争红,莫道艳妆未似”一句,将桃花比作女子的艳妆,生动地展现了桃花的鲜艳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桃花与女子之间的相似之处。“露华凝满,是西华、明星浆水。爱玉盏、盛取芳馨,暖处自成沉醉。”这里通过露珠、西华、明星浆水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桃花的清新与雅致,仿佛每一滴露珠都承载着大自然的精华,而桃花的香气则如同美酒,让人沉醉其中。诗人对桃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将桃花视为珍宝,精心收藏。“将数朵、分他媚子。和叶叶、半簪云髻。”这一句描绘了桃花与女子的互动,桃花如同女子的装饰品,点缀在发间,增添了几分柔美与风情。同时,也体现了桃花与人的和谐共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靧馀儿女娇容,更染细绫绣被。”靧,即洗脸。此句描述了桃花的香气不仅飘散在空气中,还渗透到了女子的肌肤与衣物之中,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温馨与浪漫的气息。“黄莺休掠,令片片、香沾泥滓。”诗人希望黄莺不要打扰这宁静的春日美景,让桃花的香气能够长久地留在泥土中,寓意着桃花的生命力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最后,“向屋角、更种多株,灌溉恐烦乡里。”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屋角种植更多的桃花树,既美化了环境,又不给乡邻带来麻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首词通过对桃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春日
清·卢德仪
绣包无事且徘徊,庭院沈沈长绿苔。一桁垂帘春昼永,桃花如雪燕飞来。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满庭芳(其三)探梅
宋·葛立方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南枝上、恐有春来。须勤探,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