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写花
芙蓉山
情感
思乡
场景
满山月

译文

我侧身攀着山间小路,走上青翠的山坡,途中需要经过八、九重的石阶。
美丽的山花遍布在岩石和峭壁上,坐在这群山之中,花香似乎也暂时停止了飘散。
我放眼望去,整个天空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峰就像头戴碧绿头饰的仙女,排列得错落有致。
山里的草木生长得十分茂盛,郁郁葱葱,云气升腾,晚霞也显得格外美丽。
不知道这连绵的十日雨后,山间还会长出多少枝蕨类植物。
山中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能用来安慰自己的是采摘这些美丽的花草了。
满载着篮子的路上走得有些遥远,突然间发现满山都洒满了月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芙蓉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首句“侧足上翠微,石磴八九折”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登山的艰难与险峻,同时也暗示了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决心。接着,“开尽满厓花,坐来群香歇”描绘了山间花开满地,香气渐消的情景,仿佛是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游目尽远空,乱数碧簪列”将视线延伸至远方,碧绿的山峰如同碧玉簪子般排列,展现了山峦的壮丽与层次感。“草木颇葱茏,云兴复霞蔚”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生机与色彩斑斓的景象,云雾缭绕,霞光万道,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最后,“不知十日雨,还长几枝蕨”以雨后春笋般的蕨类植物生长,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不息。而“山中无事业,特用慰采撷”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追求。“盈筐归路遥,忽见满山月”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当诗人满载而归时,却意外地在遥远的路上看见了满山的明月,这不仅是对旅途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程中偶得美景的感慨,寓意着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美,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