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动作
情感表达
秋天的
剑舞的赞美

译文

秋水般的液体飞溅在双腕上,仿佛冰花一般散落满身。
轻柔地观察这环绕着身体的液体,它纤细无比,不沾染一点尘埃。
闪烁的光芒摇曳着银色的海洋,圆润的液体如玉轮般翻滚。
它的声音惊动了白帝,光芒如此耀眼以至于让人错失了时光。
这股杀气弥漫在幽深的地域,它的寒冷之芒让鬼神都为之哭泣。
在舞蹈过后,它收回了紫色的袖子,留下的萧瑟之风遍布苍天之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舞者在秋日里舞动刀剑的场景,充满了动态与美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舞者技艺的高超与舞蹈的震撼力。“秋水飞双腕”,以秋水比喻舞者挥舞刀剑时的流畅与轻盈,仿佛秋水自双腕飞出,展现出舞者的灵动与力量。“冰花散满身”,通过冰花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舞者身上似乎覆盖着一层薄冰,既表现了动作的冷峻,也暗示了舞者技艺的高超与纯净。“柔看绕肢体,纤不动埃尘”则进一步强调了舞者的动作细腻而精准,即使是在快速旋转和跳跃中,也能保持身体的轻盈与干净,不沾染丝毫尘埃,体现了舞者对技艺的极致追求。“闪闪摇银海,团团滚玉轮”使用了银海和玉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舞者舞动时刀剑的光芒与轨迹,如同银色的海洋在摇曳,又如玉轮在滚动,既展现了舞蹈的视觉冲击力,也寓意了舞者技艺的华美与高雅。“声驰惊白帝,光乱失青春”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述了舞蹈带来的强烈感受。声音传遍四方,甚至惊动了白帝(古代神话中的天神),表明舞蹈的震撼力之大;而舞者的光芒四射,使得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青春不再,突出了舞蹈艺术的永恒魅力。“杀气腾幽朔,寒芒泣鬼神”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舞蹈中蕴含的力量与情感,仿佛有杀气腾空而起,直冲幽远的北方,连鬼神都为之哭泣,进一步强化了舞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最后,“舞馀回紫袖,萧飒满苍旻”以舞者收尾的动作结束全诗,紫袖回旋,萧瑟的气氛弥漫在广阔的天空之中,既是对舞蹈结束的描写,也是对整个舞蹈氛围的总结,营造出一种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舞者动作、光影、声音、情感等多维度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也表达了对舞者技艺的赞美和对舞蹈情感的深刻理解。

郑世元

18首
一字黛参。雍正癸卯举人。有《耕余居士诗钞》

猜您喜欢

醉归
宋·许棐
半醉归来卧不成,月华霜彩烂中庭。茶铛冻结香匜冷,只把梅花嗅得醒。
玉簪
元·刘因
堂阴秋气集,幽花独清新。临风玉一簪,含情待何人。含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徘徊明月光,泛泛如相亲。因之欲有托,风鬟渺冰轮。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元末明初·蓝仁
闻道寻仙叩洞门,清溪古木路斜分。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悬崖涨绿云。讲罢先天烟篆冷,梦回斜月玉笙闻。高秋也欲扶衰病,共候山中白马君。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五)香界
宋·朱熹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汎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曛欲醉,灵氛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住此中。
题马当山鲁望亭四首(其三)颜鲁公
宋·黄庭坚
不见鲁公断石,谁家为础为杠。笔法锥沙屋漏,心期晓日秋霜。
当涂将归留别葛谦斋
清·安致远
残春南寺客,日日计归程。旅梦松阴满,乡思艾叶生。莺花催客恨,风雨壮溪声。莫作江南客,从来多旅情。
美人诗二十二首(其九)月溶
明·黎景义
高秋月皓片霞稀,倚月人如湿又非。缃袂带风长耐冷,绿鬟凝露独慵归。香浮碧落疑灵药,彩漾瑶阶见羽衣。几处关山别千里,相思一夜共清辉。
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唐·无可
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