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
霞
道
中
示
蕴
山
从
我
负
书
非
曰
归
,
诗
情
先
逐
晓
云
飞
。
重
阳
细
雨
迟
黄
菊
,
六
代
精
蓝
冷
翠
微
。
远
眺
合
教
青
眼
共
,
深
谈
喜
未
素
心
违
。
洞
天
且
莫
题
名
姓
,
苔
藓
濛
濛
恐
湿
衣
。
写景
抒情
秋天
写雨
咏物
菊花
情感
友情
读书
译文
从我背起书本决定离开的时候,我的诗情已经随着清晨的云朵飘飞。
重阳节的时候,细雨绵绵,黄色的菊花在雨中慢慢绽放,六朝时代的寺庙(精蓝指寺院)显得冷清,连绿色的植物都显得静谧。
远处的景色让我们共同欣赏,深深的交谈中,我们没有违背彼此的真心。
不要在洞天福地(一个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题上我们的名字,因为那里的苔藓湿润,可能会弄湿我们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翁方刚的《栖霞道中示蕴山》,描绘了诗人负书行走在栖霞道中的情景。首句“从我负书非曰归”表达了诗人肩负书籍并非单纯归家,而是带有诗意的旅程。次句“诗情先逐晓云飞”则写出了诗人被早晨的云彩激发的浓郁诗兴。“重阳细雨迟黄菊”描绘了重阳节时细雨中的菊花,虽未盛开,却更显静谧与深沉。接下来,“六代精蓝冷翠微”借六朝古迹的遗址,渲染出一种历史沉淀后的冷寂和翠绿的山色。“远眺合教青眼共,深谈喜未素心违”表达诗人与朋友相处的惬意,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交谈,心意相投。最后一句“洞天且莫题名姓,苔藓濛濛恐湿衣”,诗人劝告友人不要在洞天石壁上题字留念,以免湿了自己的衣服,流露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惜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诗意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翁方刚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文人雅趣。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