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抒情
冬天
田园
饮酒
贫穷

译文

"客来堪自见,酒尽且须酤。"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有客来访正合适能见到(我),酒如果喝完了就再去买一些。" 这句诗描述了主人热情待客,不惧麻烦,愿意为客人继续提供酒水。
"不是南山色,贫家一事无。"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我家贫如洗)除了南山的景色,其他任何东西都没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贫穷生活的感慨,以及他对南山的情感依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一位客人来访,主人酒尽而需再买的情景,通过这一日常场景,展现了主人的贫困与生活的简朴。首句“客来堪自见”,点明了有客来访,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可能因生活清贫而显得孤独。一个“堪”字,既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也透露出主人内心的寂寞。次句“酒尽且须酤”,说明主人待客的热情,即使家中酒已喝完,也愿意再次购买以款待客人。这里不仅体现了主人的慷慨好客,也反映了他生活的拮据。后两句“不是南山色,贫家一事无”,则进一步揭示了主人贫困的现状。南山之色,常被用来象征自然之美或隐逸之乐,但在这里,它却成了对比,强调了主人因贫困而无法享受自然之美的现实。通过“一事无”的直接陈述,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主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在贫困中的待客之道和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生活的艰辛,也有待人接物的真诚与热情,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李攀龙

1426首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