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昌
侯
观
察
过
访
有
客
寻
僧
过
峡
桥
,
西
风
微
雨
马
蹄
骄
。
一
丘
已
谢
閒
名
久
,
三
径
忽
传
佳
气
飘
。
青
草
何
嫌
临
玉
节
,
绿
杨
偏
欲
系
金
镳
。
病
馀
还
有
清
谈
兴
,
不
觉
龙
钟
白
发
饶
。
写景
怀古
秋天
怀古
抒情
描述山川景物
自然景色
人伦情感
记梦
表达思念
离别
赏析
此诗描绘了文人雅士间的一次拜访,场景中融入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有客寻僧过峡桥”,以简练之笔勾勒出访者穿越崎岖山峡的情景,隐含着求知或寻求心灵慰藉的意味。接着,“西风微雨马蹄骄”一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马蹄声在微雨中显得格外响亮,增添了旅途的生动感。“一丘已谢閒名久,三径忽传佳气飘”两句,将访客所至之地的历史沉淀与当前的生机勃勃对比,一“谢”一“传”,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暗示了此地曾有的辉煌与现在的宁静美好。“青草何嫌临玉节,绿杨偏欲系金镳”则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雅致与和谐,青草与绿杨不仅衬托了访客的尊贵身份,也象征着自然界的谦逊与对知识的尊重。此处的“玉节”和“金镳”分别指代访客的仪仗与马具,体现了古代文人出行时的庄重与奢华。最后,“病馀还有清谈兴,不觉龙钟白发饶”两句,表达了即使年老体衰,仍能保持对知识交流的热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里的“清谈”不仅指学术探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享受,而“龙钟白发”则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珍惜每一次的相遇与交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文人之间超越物质的友谊与精神的共鸣,以及对自然与知识的敬畏与热爱。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