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口
数
骑
罗
阳
出
,
来
日
长
荻
林
。
从
来
无
远
游
,
安
知
山
水
音
。
陵
谷
几
迁
变
,
方
能
成
古
今
。
驱
驰
过
夏
口
,
涯
缺
江
流
侵
。
落
日
水
归
东
,
行
行
不
可
寻
。
慷
慨
复
何
益
,
且
活
百
年
心
。
山水写景
怀古抒情
夏天写景
哲理
送别
译文
数骑士兵从罗阳出发,向着遥远的荻林前行。
我从来都没有过远游的经历,不知道山水的声音有多么美妙。
地形和山谷经历了多次变迁,才能形成古今的差异。
他们驱马奔走过夏口,江流的冲击让他们感受到边界的存在。
落日下的江水流向东方,他们的行踪逐渐消失在视线中,难以寻找。
慷慨激昂的情绪又能带来什么益处呢?还是好好地活过这百年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罗阳出发,穿越长满芦苇的林地,前往夏口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数骑罗阳出”,简洁有力地勾勒出一行人从罗阳出发的情景,仿佛画面中已可见马蹄声声,尘土飞扬。接着“来日长荻林”一句,将视线拉向远方,芦苇密布的景象映入眼帘,既展现了旅途的辽阔,也暗示了旅程的漫长。“从来无远游,安知山水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旅程的好奇与探索欲,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渴望。山水之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响,更象征着心灵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知。“陵谷几迁变,方能成古今”则以自然界的变迁为喻,暗示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山陵变为山谷,山谷又可能变成山陵,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唯有通过这样的变迁,才能见证历史的更迭与时代的流转。“驱驰过夏口,涯缺江流侵”描绘了诗人穿越夏口的情景,江水似乎在侵蚀着岸边,既表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落日水归东,行行不可寻”将视角转向黄昏时分,太阳西下,江水向东流去,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不可追回。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旅程的反思,提醒人们珍惜眼前,把握当下。最后,“慷慨复何益,且活百年心”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或挑战时的态度——慷慨激昂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振奋,但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内心的平静与坚韧,活出自己的人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梁朝钟
103首
喜欢佛学,著有佛学书《辅法录》。隆武二年,授翰林院检讨,复迁国子监司业。清兵攻陷广州,跳水殉国,被救起,送往清兵处。清兵头目令其剃发,不从被杀,永历朝追赠礼部尚书,谥文贞。著作有《日记录》、《辅法录》、《喻园录》等
猜您喜欢
江倅出家乐
宋·史浩
沈沈春酌话绸缪,花月行船看拍浮。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
咏史诗·博浪沙
唐·胡曾
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山东不是无公子,何事张良独报雠。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题万佛堂壁(其一)
明·贺钦
峭壁镵成万佛身,招提开创几千春。行童不识寻幽客,误作恭禅问法人。
吾与吟(其十一)
明·顾允成
桐江滩上雪霏霏,独拥羊裘一钓垂。古人冷淡今人笑,南山又见北山移。
杭城风雨中简子昂
宋末元初·戴表元
五月钱塘风雨秋,怀人频倚面山楼。云收树色遥成海,水学江声暗入沟。一斗尽输无事饮,千金不买辟寒裘。自怜寂寞无玄学,车马门前过似流。
蓦山溪(其五)
宋·朱敦儒
元来尘世。放著希奇事。行到路穷时,果别有、真山真水。登临任意,随步白云生,三秀草,九花藤,满袖琼瑶蕊。何须曲老,浩荡心常醉。唱个快活歌,更说甚、黄粱梦里。苍颜华发,只是旧.....
江上答崔宣城
唐·李白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