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秋天
地点
怀古
抒情
赞美
写景山水
咏物松竹
秋日景致
怀古抒情
情感抒发
赞美风景

译文

锡杖飞过石桥,寻觅着断绝的遗迹,挥动尘尾谈论禅理,想象着旧时的丛林。
千万朵新莲绽放在青色的山峰之外,古老的松树围绕在白云之中,历经岁月沧桑。
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在这华美的建筑中宴坐静心,当天承蒙指导,也将顺应风向而行。
如果到了岁末,我可以约定前往丹丘之地,我会拄着藜杖,烦请公(指某人)引路同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林图景,通过石桥、飞锡、莲新、松老、白云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氛围。首联“石桥飞锡断遗踪,挥麈谈禅想旧丛”,以“石桥”和“飞锡”开篇,暗示了过去僧侣修行的痕迹,通过“挥麈谈禅”这一细节,展现了僧侣们在山林间交流佛法的情景,仿佛能听到他们谈论禅理的声音,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智慧氛围。颔联“万萼莲新青嶂外,十围松老白云中”,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通过“万萼莲新”与“十围松老”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佛法的永恒与不变。莲花生长于青嶂之外,象征着佛法的普渡众生;松树则在白云之中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颈联“他年宴坐开华构,当日咨承拟顺风”,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过去的追忆。这里“宴坐”指僧侣的静坐修行,“华构”可能是指精美的建筑或修行场所,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修行环境的憧憬。“当日咨承拟顺风”则表达了对过去师长教诲的感激与怀念,以及希望未来能够继续遵循师训,如同顺风行舟般顺利前进。尾联“岁晚丹丘如可约,杖藜相引欲烦公”,则是诗人对友人或志同道合者的邀请,希望在晚年时,能够一同前往丹丘(可能是指理想的隐居之地)散步,共赏自然之美,共享修行之乐。这里的“杖藜”象征着年迈或修行中的扶持与指引,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共同追求精神生活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修行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理想生活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