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烂
柯
山
宿
莲
圣
庵
在
羚
峡
中
烟
际
层
峦
知
几
深
,
棋
声
隐
隐
落
瑶
林
。
浴
云
石
溅
流
偏
冷
,
蒸
日
峰
焦
翠
欲
沉
。
步
怯
欹
崖
幽
未
测
,
杖
拖
绝
巘
杳
难
寻
。
夜
从
野
宿
分
僧
榻
,
梦
入
游
仙
倚
碧
岑
。
写景
山水
秋
夜晚
宿旅
记梦
译文
烟气弥漫在层叠的山峦之间,深邃的景色难以估量,隐约中听到棋子落下的声音,仿佛落在了瑶林玉树之间。
沐浴在云雾中的石头溅起的水流显得格外清凉,太阳照射下的山峰仿佛被蒸得翠绿欲滴,颜色深得仿佛要沉入其中。
行走在倾斜的悬崖边,因为地势险峻而感到胆怯,未知的幽深令人不寒而栗;我依靠着手杖的力量攀登绝顶的高山,那高远的地方仿佛在迷雾中消失了踪迹。
夜晚我们在野外露宿,分榻而眠的僧人们各自安睡;梦中我仿佛游历仙境,倚靠在碧绿的山峦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烂柯山的游历体验,充满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感。首句“烟际层峦知几深”,以烟雾缭绕的山峦起笔,暗示了山之深远与神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迷人的氛围。接着,“棋声隐隐落瑶林”一句,将听觉与视觉巧妙结合,棋子落下的声音仿佛在瑶林间回响,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象以人文气息。“浴云石溅流偏冷,蒸日峰焦翠欲沉”两句,通过“浴云”、“蒸日”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山石与阳光相互作用的景象,既有水汽弥漫的清凉感,也有阳光照射下岩石的炽热感,对比鲜明,富有层次感。同时,“翠欲沉”三字,形象地描绘了山色的浓绿欲滴,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步怯欹崖幽未测,杖拖绝巘杳难寻”则进一步展示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未知,通过“步怯”、“幽未测”、“杖拖”、“绝巘”等词,描绘了山路的险峻和探索的不易,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执着追求。最后,“夜从野宿分僧榻,梦入游仙倚碧岑”两句,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夜晚在野外的僧舍休息,梦中仿佛游历仙境,倚靠在青翠的山岭之上,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和心灵的自由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寺居
明·贝琼
堪怜小儿女,相对色凄凉。有客夜元亮,无人候子桑。水萤飞宝地,山鸟入书堂。九曲溪头路,何时上小航。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元末明初·蓝仁
闻道寻仙叩洞门,清溪古木路斜分。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悬崖涨绿云。讲罢先天烟篆冷,梦回斜月玉笙闻。高秋也欲扶衰病,共候山中白马君。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