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
秋节
抒情
怀古
节序
写山
西江
秋日景色

译文

1、晨风吹拂着枯萎的荷叶,清霜冷冽地覆盖着高大的柳树。
2、人生在短暂的一俯一仰之间,能够有多少个重阳佳节。
3、季节的更替从未停歇,已经到了喝菊花酒的时候了。
4、漂泊中寻觅着遗失的初心,独自在西江边回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节气流转,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首句“晨风战枯荷,清霜杀高柳”借早晨的风和霜露,形象地描绘出秋天树木凋零的情景,给人以萧瑟之感。接着,“人生俯仰间,能得几重九”则是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这里“俯仰”指的是人低头和抬头之间的瞬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极快,而“几重九”则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可能是指七十岁或更大年纪的人生阶段。第三句,“节序来无停,已及黄花酒”表明时光不等人,季节更迭而不会停止。黄花酒通常在重阳节饮用,这里提到“黄花酒”,是指重阳节已经到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最后两句,“流落拾遗心,西江独回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这里“流落”是形容事物随着时间而消散的状态,而“拾遗心”则是在这种流逝中保存对往昔记忆的情感。"西江独回首"则是诗人面向西江,独自回望过往,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怀旧的情绪。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节气更迭、时光流逝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时光难以挽留的深刻感悟。

杨冠卿

262首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