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兴
十
首
和
郭
半
村
舍
人
韵
(
其
一
)
少
年
意
气
斗
阑
干
,
倦
翮
西
风
久
息
翰
。
山
鸟
自
栖
残
社
屋
,
古
桃
不
识
旧
衣
冠
。
七
哀
野
老
啼
何
苦
,
十
日
清
樽
约
巳
寒
。
穷
巷
萧
条
断
鸡
犬
,
几
家
扳
宅
共
刘
安
。
怀古
抒情
写景
写鸟
季节
友情
写山
民谣
萧瑟之感
抒情兼怀古
译文
少年时的豪情壮志如同斗阑干般激烈,但长时间的西风已经让疲倦的翅膀停止了飞翔。
山鸟栖息在残破的社屋中,古老的桃树不再认识那些穿着旧衣冠的人。
野老的哭泣充满七哀之痛,十天清酒的约定早已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冷掉。
这条贫瘠的巷子里寂静无鸡鸣犬吠之声,几户人家共同与刘安(此处刘安可能指代一种情境或人物)为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苍凉与静谧的乡村景象。首句“少年意气斗阑干”以“少年”二字开篇,似乎预示着一种青春的冲动与热血,但紧接着的“斗阑干”则暗示了这种意气的短暂与无果,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接下来,“倦翮西风久息翰”一句,以“倦翮”比喻诗人或主人公内心的疲惫与厌倦,而“西风”则为季节的更替,象征时间的流逝,整个画面显得既深沉又略带悲凉。“山鸟自栖残社屋,古桃不识旧衣冠”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鸟儿与古老的桃树,映射出时间的无情与世事的变迁,鸟儿与桃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不识旧衣冠”则暗含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七哀野老啼何苦,十日清樽约巳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苦难相结合,野老的啼哭充满了痛苦与无奈,而“十日清樽”与“巳寒”则可能象征着聚会的短暂与季节的变换,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最后,“穷巷萧条断鸡犬,几家扳宅共刘安”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村落景象,鸡犬声断,人烟稀少,与前文形成呼应,强化了整体的凄凉氛围。同时,“共刘安”这一细节,可能借用了历史人物刘安的故事,寓意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或许只能相互依靠,共同面对生活的艰难。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咸阳逄卜师颜照磨
明·殷奎
故人已别十年过,衰鬓相逢半已皤。共挽客衣怜道路,又持使节傍关河。归来西掖清光近,坐对南山爽气多。庭下鸟啼人吏散,紫薇花发柰君何。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