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鹿
访
写景
咏物
动物
励志
生活

译文

译文:在空旷的山中拾取橡果,与鹿群和麇(一种小型的鹿)为友,身着草衣反而让我骄傲地走在城市里那些贫贱之人的前面。
译文:秘密地铸造刀剑,寻找传说中的眉间尺(古代传说中的名剑),而卖药时则坚决拒绝让手因频繁地接触药物而变得干裂。
译文:不知是谁在春天里用侧理纸(一种纸的名称)写下了诗句,窗外的梅花盛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
译文:海边的白石很多都可以用来煮制食物,而脱去外皮的粗粮则不需要再指出是哪一个仓的粮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意境。首句“拾橡空山友鹿麇”描绘了隐士在空旷的山林中,与鹿、麋为伴,拾取橡果为食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在生活。接着,“草衣反得傲悬鹑”一句,通过对比草衣与悬鹑(一种低贱的衣服),表达了隐士虽身着简朴,却能保持高洁傲岸的品质。“铸刀潜访眉间尺,卖药坚辞手不龟”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隐士的超凡脱俗。他不仅在物质上追求简单,精神上更是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铸刀访寻眉间尺,可能象征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卖药而不贪财,拒绝世俗的诱惑,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纸谁自春成侧理,窗梅全乳半生仁”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纸的纹理如同春天的生长,梅树的乳汁象征着生命的滋养,这些都暗示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最后,“海滨白石多堪煮,脱粟何烦更指囷”两句,以海边的白石可煮食,粗粮足矣,无需更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淡泊。整个诗篇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人性的深刻洞察。

彭孙贻

3517首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雷州雷祖庙联
清·徐琪
为一世振聩觉聋,蹈厉无前,鼓荡烟霾走精锐;愿四海祥风膏雨,威棱不露,弥纶天地养和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