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
退
写景
秋天
咏物
情感
共玩
田园

译文

早晨的官服轻薄而硬挺,晚上的竹席清凉依然光滑。
接近社日,燕子的影子稀疏,雨后蝉鸣也渐渐停止。
悠闲中体会到诗的意境,这幽深的境界难以言表。
露水中的荷叶上,明珠般的露珠自动倾斜,风吹过竹林,竹叶碰撞如玉相击。
谁能与我一同留宿,共享这新秋的明月?
暑气消退,早早的凉意归来,池塘边正是好时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季的静谧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场景。开篇“朝衣薄且健,晚簟清仍滑”两句,从服饰和织物的质感上捕捉秋天的气息,给人以清凉舒适之感。接着,“社近燕影稀,雨馀蝉声歇”两句,则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稀疏的燕子影像和雨后的蝉虫声响,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孤寂的氛围。这里的“社”可能指的是田野或村落附近的地方,这里的景象显示了秋天的萧瑟。“闲中得诗境,此境幽难说”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获得了灵感,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诗意。这种境界是通过诗人的内心体验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而生的。“露荷珠自倾,风竹玉相戛”两句,以荷花和竹子的形象,描绘出秋夜中清凉的气息和生动的自然声响。这里的“露荷”指的是被露水滴湿的荷花,而“风竹”则是随着微风摇曳的竹子。最后,“谁能一同宿,共玩新秋月。暑退早凉归,池边好时节。”表达了诗人对于与知己共度美好夜晚的渴望。在秋天的凉爽气候下,诗人希望有人能够一起在池塘边享受清凉和明亮的新秋月光,这里透露出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珍惜。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