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抒情
怀古
秋景
写雨
赞美
名胜
城市
场景

译文

衣袖轻拂过青霞,登上高台,金陵的王者之气从东方涌来。
天边细雨纷纷,空中花瓣飘落,江口之上浮云翻滚,山峰重叠回环。
石头静卧在荒凉亭子的苍苔之地,美酒倾入仿佛来自仙界的白莲杯中。
千年的龙虎相互蟠踞守护,大概宏伟的蓝图是由圣明的君主开启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花台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首联“袖拂青霞一上台,金陵王气自东来”,以“袖拂青霞”起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同时暗含着对历史辉煌的追忆。“金陵王气自东来”则点出了雨花台所在之地的历史地位,暗示这里曾是帝王将相的活动中心。颔联“天边细雨空花落,江口浮云叠嶂回”,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细雨轻洒,空中的花瓣缓缓飘落,江面上浮云如画卷般层层叠叠,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颈联“石卧荒亭苍藓地,酒倾仙梵白莲杯”,转而描绘了雨花台内的一处景致。荒亭旁,青苔覆盖的石头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诗人在此饮酒,杯中的酒似乎与仙梵(佛教)和白莲(佛教中常用来象征纯洁)有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净化的氛围。尾联“千秋龙虎相蟠踞,大抵宏图自圣开”,总结了雨花台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内涵。千年的风雨见证了这里的兴衰更替,如同龙虎般的力量在这里交汇,最终孕育出宏大的理想与圣洁的精神。这不仅是对雨花台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后人寄予的期望——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圣贤之士引领时代前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历史思考相结合,展现了雨花台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