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天的咏物
宫怨
写景抒情

译文

在这凉爽的夜晚,有谁与我同睡在玉制的席子上?湘水波冷冷地浸湿了一枝莲。
君王若能效仿中秋的明月,便能在每个地方都像月亮一样,虽然分身却依旧圆满无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幽静的画面,通过“凉夜”、“玉簟”、“湘波”、“一枝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孤独感。诗人以“湘波冷浸一枝莲”为切入点,将自然界的景物与情感巧妙结合,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君王不学中秋月,处处分身处处圆。”这两句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君王与中秋之月进行对比。中秋之月象征着圆满、和谐与统一,而君王却未能做到这一点,暗示了某种缺失或遗憾。这种对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君王形象及其治理方式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君王形象的隐喻,表达了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缺憾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许棐

209首
一字枕父。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猜您喜欢

高凉杂诗十首(其五)采葛妇
明·郑学醇
春深谷口共腰镰,芒刺时忍玉手纤。谁信吴王宫宴罢,梦回犹惜夜厌厌。
琐窗寒
宋·黄廷璹
驻马林塘,还寻旧迹,雨收秋晚。残蕉映牖,强把碧心偷展。记相逢、画堂宴开,乱花影入帘初卷。正小池涨绿,丝纶曾试,事随鸿远。凄断。情何限。料素扇尘深,怨娥碧浅。清宫丽羽,漫有.....
玉漏迟·福莲室女史嘱题秦淮校书斜倚薰笼图
清·黄燮清
鬓鬟云半堕,雀沉钿翠,凤横钗朵。怯不胜寒,又听雁声飞过。冷暖无人熨贴,但倦倚、纱笼残火。眠未可。愁帘病阁,断肠功课。扫眉才子多情,也宛转怜香,自题珠唾。若作书生,还恐更痴.....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璿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景阳井
宋·杨备
擒虎戈矛满六宫,春花无树不秋风。苍惶益见多情处,同穴甘心赴井中。
洛阳春望
唐·张祜
世事空悲衰复荣,凭高一望更添情。红颜只向爱中尽,芳草先从愁处生。佳气蔼空迷凤阙,绿杨抵水挠宫城。游人驻马烟花外,玉笛不知何处声。
闻康给事禁中寓直因寄
元·陈肃
重惭长乐注,曲馆建章通。户裛金仙露,窗含玉女风。浓香千绪茧,华烛五文虹。顾此清宵兴,遥怜谁与同?
再入翰林
宋·宋祁
银台路入复门赊,四载重来鬓愈华。况自秋毫皆帝力,何言旧物是吾家。宫盘浩气浮襟爽,省树珍阴叠殿斜。书枕梦残闻吏报,日痕还复度砖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