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天
离别
抒情
情感
思乡
山水

译文

“为亲从薄宦,不复计脩程。”可以翻译为:“为了服侍亲人,我选择了低微的官职,不再考虑路程的远近。”
“断浦迎潮别,孤帆带月行。”这句可以解释为:“在江边迎接着潮水的涨落告别,一叶孤舟载着月光独自前行。”
“秋来江柳变,夜久水烟生。”这句的译文是:“秋天到来江边的柳树开始变化,夜晚漫长水面的烟雾开始升腾。”
“前路犹淹泊,凄其赋远征。”这句翻译为:“前方的路还漫长且充满未知,我感到凄凉并写下了这首远征的诗。”

赏析

这首宋朝姚镛所作的《夜发渔浦》诗,描绘了诗人离家赴任时的孤独与感慨。诗中以“为亲从薄宦”开篇,点明了诗人因亲情而踏上仕途之路,却不得不面对官场的艰辛与遥远。接下来,“不复计脩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旅途漫长与未知的无奈与接受。“断浦迎潮别”和“孤帆带月行”两联,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渲染了离别的凄凉与孤独。断浦与潮水的交汇处,是诗人与亲人分别的地方;而孤帆在月光下航行,则是诗人独自一人踏上旅程的形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也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舍。“秋来江柳变,夜久水烟生”则进一步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秋天的到来,江边的柳树随季节变化,夜晚的水面上升起袅袅烟雾,这些景象既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漫长。最后,“前路犹淹泊,凄其赋远征”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感和内心的凄凉。尽管前方的道路还充满未知,但诗人依然勇敢地踏上了远征的旅程,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情景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位官员在亲情与职责之间抉择的复杂心情,以及面对未知挑战时的勇气与坚持。

姚镛

56首
又号敬庵。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理宗绍定元年(1228)为吉州判官。六年,以平寇功,擢守赣州。因忤帅臣,贬衡阳。嘉熙元年(1237)始离贬所。景定五年(1264)掌教黄岩县学。镛工诗词,有《雪篷集》一卷,《绝妙好词笺》传于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