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咏物
怀古
赞美
写意
情感
励志

赏析

这首诗以“题家兄刀子”为题,由清代诗人冯班所作。诗中通过对一把刀子的描绘,寓含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首句“匣里出君三尺剑,细看真是古干将”,开篇即以刀比剑,将刀子比喻为古代名剑“干将”,暗示这把刀子非同寻常,具有历史的韵味和不凡的品质。通过“细看”二字,强调了诗人对这把刀子的仔细观察,以及对其独特之处的赞叹。接着,“曾亲壮士犹粘血,误近书生便减光”,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刀子在不同使用者面前的不同表现。在壮士手中,刀子能留下战斗的痕迹,象征着力量与勇气;而在书生身边,则失去了往日的光芒,暗示了知识与武力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社会角色的差异对事物价值的影响。“形质未随风雨去,精灵应在斗牛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刀子的描述。刀子的实体形态虽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但其内在的精神或灵魂却如同星辰般永恒存在,寓意着即使物质世界不断变迁,某些精神品质或价值观仍能保持不变。最后,“平生意气堪相用,世上雠轻且好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把刀子的期待与态度。他认为,这把刀子不仅拥有实用价值,还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作用,帮助人们解决矛盾与冲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和谐与宽容的追求,认为在处理世间的纷争时,有时选择隐忍与包容更为重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把刀子的象征意义,探讨了物质与精神、力量与智慧、冲突与和谐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冯班

34首
冯班(1602~1671)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人江苏常熟。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