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花
写景
春景
抒情
怀古
赞颂
地名
锦官城
场景
武陵溪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绚烂景象,以及对桃花之美的感慨与怀念。首句“台隶群芳散绮葩,繁枝密干蔚交加”以“台隶”比喻桃花,形象地展现了桃花如同华丽的织锦般散落于枝头,繁茂的枝条与密集的树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接着,“武陵溪畔秦人洞,濯锦江头杜老家”两句运用典故,将桃花与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和杜甫的故乡相联系,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桃花仿佛引领着读者穿越时空,想象着那片隐匿于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以及杜甫在江边赏花的场景。“风搅乱红春过雨,露滋微艳晓笼霞”描绘了桃花在风雨之后的美丽姿态,春风轻拂,花瓣随风飘舞,雨后露珠点缀其上,晨光中,桃花如笼霞般微光闪烁,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动人的美。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最后,“长安重到应惆怅,寂寞玄都燕麦斜”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美景的怀念之情。长安作为古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荣耀,但诗人却以“重到应惆怅”表达了一种失落感,可能是因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也可能是在感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而“寂寞玄都燕麦斜”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玄都可能是某种特定的地点或象征,燕麦斜则暗示了一种荒凉或衰败的景象,与桃花的盛放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情感的层次。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桃花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俞德邻

382首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您喜欢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花朝过刘金吾斋阁小饮即席赋
明·胡应麟
暖日暄风半画堂,金吾西第暮传觞。图书粲烂偏盈架,绿竹参差尽绕梁。赋就桃花潜弄色,吟馀梅萼乱飞香。接䍦颠倒休辞醉,能忆通家旧雁行。
知如居,门前即大路
清·郭伦伍
知机且养到虚心,竹立园林堪节取;如愿得春风满眼,梅传驿路带香来。
蝶恋花·秦乐家赏花
宋·张孝祥
烂烂明霞红日暮。艳艳轻云,皓月光初吐。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爱花常为花留住。今岁风光,又是前春处。醉倒扶归也休诉。习池人笑山翁语。
念奴娇·和姜白石
清·顾太清
湖亭依旧,记从吾游者,二三仙侣。今日莲花开已遍,翠盖团团无数。荷露烹茶,碧筒吸酒,又听萧萧雨。远山遮尽,片云应是催句。欲暮白鹭成行,避人沙渚,拍拍冲天去。争忍西风容易落,.....